法國再度從西非狼狽撤軍 前殖民宗主國灰頭土臉

本報訊 據路透社1月26日報道,法國外交部於前一天表示,應布方要求,法國將從下個月從該國撤軍。布基納法索成為繼馬里之後,本地區又一個在政變後讓法國軍隊撤出的國家。

 

法國在與俄羅斯的“非洲影響力大戰”中再失一局,將被迫離開布基納法索,曾經風光的前殖民大國,如今灰頭土臉。除剿滅叛軍效能不彰外,布基納法索國內政也是撤軍因素。

 

據觀察者網報導,去年9月,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發生年度第二起軍事政變,自那以後,該國同法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今年1月,布基納法索對境內的400名法國特種部隊士兵下了“逐客令”。

 

2013年藪貓行動打擊極端組織取得勝利,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出訪馬里參加閱兵,當時的意氣風發如今已遙不可及。

 

法國媒體近日多篇報導,解析法國在沙赫爾地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條狀地帶)尷尬處境的原因與衝擊。

 

布基納法索軍事強人以無法解決叛亂、改善國內治安為由,於8個月內發動2次政變,因此對法軍作用、效能,甚至法國駐兵沙赫爾適當性的質疑情緒也逐漸增加,導致布國當局譴責自2018年以來讓法國武裝部隊駐紮境內的協定。

 

情況在去年已初現端倪。去年8月布國總理魏陶哥回復外界對於終止協議並轉向俄羅斯的訴求時說道:“法國確是長久以來的夥伴,甚至是最大的夥伴。但如前人所言:‘援助應幫忙擺脫援助’,若幾年來的救援與合作無法讓我們脫離現況,就應該有所質疑,我完全同意應重新審視這項合作。”

 

沙赫爾地區近年來因各種原因反法情緒高漲。去年11月,法軍車隊在布國卡雅(Kaya)遭手持“法國滾蛋”、“打倒法國”標語的民眾攔阻,僵持3天後,法軍史無前例地被迫繞道而行。

 

重點週刊(Le Point)指出,陸軍上尉卓爾(Ibrahim Traoré)去年10月政變成立過渡政府後,便急於尋求支持度,而利用人民對法國的不信任感就是簡單有效的方法。軍政府企圖以擺脫法國這個前殖民強權來爭取民心,在他們看來,法國仍把前“法屬西非”當作自己的領地。

 

俄羅斯佈局已久,布基納法索過渡總理坦貝拉去年12月訪俄時向媒體強調,要優先加強俄布關係,盼發展所有領域的合作,特別是“俄國對打擊極端組織的支持”。

 

他說:“希望俄羅斯在我國佔有重要位子,想要在國內有更多俄羅斯商品使夥伴關係多元化,而非只與西方國家合作。”他甚至規劃推動學校俄語教學,簡化兩國交流。

 

但坦貝拉也表示,沒有想要以俄羅斯取代法國的意思,“目的只是想要有更多的選項,不是由誰取代誰”。

 

法軍去年從馬里狼狽撤退,有人認為,布基納法索正重演鄰國的劇情。不過有分析師指出,布國只是終止與法國的軍事協議,儘管境內反法情緒高漲,當局目前卻從未公開批評巴黎。

 

外媒分析稱,法非關係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前殖民宗主國的優勢與歷史情誼已不復見,剩下的,只有地緣衝突與步步為營。(海峽)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