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業有效性 引入協力廠商評價 加強家校溝通“雙減”後如何保障學習品質


本報訊 2022年春季學期開學在即,教育部21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2年度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雙減在現有成效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向縱深突破,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

 

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有效性

 

  作業一直都是減負話題的核心關注點,為鞏固雙減效果,2022年度教育部對如何佈置作業提出更高要求。

  要提高作業設計水準。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注重調結構、提品質。進一步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水準,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有效性。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

  實際上,雙減實施以來,如何高品質、靈活地佈置作業,早已成為學校著力研究的方向。

  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王攀介紹,雙減實施以來,西城區開展了作業品質的提升工程。以課後服務時段的作業完成率、作業的彈性和個性為著力點,撬動雙減向縱深發展,成效不錯。下一步,將繼續以單元和知識領域為基本單位,梳理知識圖譜,再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準,來進行作業的分層分類設計。

  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校長褚新紅介紹,該校已經開展了科學有效作業設計主題教學研究活動,還把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和拓展性難點問題,錄製成微課膠囊,供學生選擇。

  作業壓總量、控時間只是表面,如何實現高品質、有效果才是關鍵。因此,提高課後服務水準,營造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成為必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作業設計可以視為撬動雙減向縱深突破的第一個支點。

呂玉剛說:提高課後服務水準,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上突破,都是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引入協力廠商跟蹤評價效果品質

 

  負擔減輕了,但是萬一學生沒學會怎麼辦?這是廣大家長面對雙減問得最多的一句話。

  為了更加客觀地瞭解各地各校雙減落實情況,教育部也將委託協力廠商開展獨立調查,進行跟蹤評價。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說。

  引入協力廠商評價,同時實施基礎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在提高資訊化應用水準上取得突破。這些,都是2022年基礎教育領域重點工作,不過,當前最重要的仍然是提高課堂教學水準和教師能力。

  減負是治標,目的是提質,促進基礎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朱東斌說,在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品質方面,首先應將重點放在提高課堂教學水準上。要求教師精准分析教情學情,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作業、期末考試、學業品質監測等途徑,逐一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其次要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切實提高教師的六種能力,包括教師育德能力、課堂教學能力、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課後服務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導能力。

此外,教育部同時要求各地各校做好教學品質監測,並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學校辦學品質評價體系。

 

家校溝通有力推動雙減

 

  學校在開學後,要召開一次專題家長會,全面介紹去年秋季學期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成效和情況,特別是教育教學品質保障的情況。呂玉剛說。

  雙減推進以來,家校溝通話題被提及的次數明顯增多。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家校之間的溝通多數是家長反映情況,老師佈置任務,缺乏對共同育人深入的探討和設計。高等師範教育中也缺少家校共育、作業設計、課後服務管理等方面的課程。面對雙減,部分家長不理解,不敢減,或者不想減。就覺得學校不讓報班,不明白雙減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也不清楚自己應在雙減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

  因此,積極開展家校溝通成為雙減向縱深突破的另一個重點。

  呂玉剛說:經過2021年秋季學期的工作,教育觀念發生了積極轉變。廣大家長逐步樹立健康第一的育兒理念,更加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們要積極聽取家長對本學期進一步做好雙減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增強家校協同工作的合力,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減工作的信心。(李玉蘭)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