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詳解《“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


本報訊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如何提高防範應對災害事故能力?如何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14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對《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聚焦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重點從七方面發力

 

  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永利介紹,規劃重點從七個方面發力,包括: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統一權威高效的治理模式;夯實應急法治基礎,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織密災害事故的防控網路;加強應急力量建設,提高急難險重任務的處置能力;強化災害應對保障,凝聚同舟共濟的保障合力;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增進創新驅動的發展動能;推動共建共治共用,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許正斌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積極配合應急管理部推動規劃全面實施的同時,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在政策銜接、投資支持和產業支撐方面做好相應工作。

 

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時間縮短至10小時以內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

  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司長陳勝介紹,針對近年來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出現的短板和不足,規劃從體制機制建設、災害風險防控、重大工程建設、應急能力建設和基層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補短板、強基礎的任務舉措。

建強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推進各類災害領域專業應急力量和裝備建設。全面加強應急預案、應急物資、緊急運輸、救災救助等應急準備能力建設,以及科技、人才和資訊支撐保障能力建設,災害發生後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時間縮短至10小時以內。陳勝說。

 

加大中西部地區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力度

 

  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基本定位,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提升火焰藍的能力?

  對此,張永利介紹,一是積極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綜合救援需要,優化力量佈局和隊伍編成,填補救援力量空白,補齊救援力量短板,加大中西部地區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力度。

  二是加強高層建築、大型商業綜合體、城市地下軌道交通、石油化工企業、森林草原火災撲救和地震、水域、山嶽、核生化等專業救援力量建設,形成一批機動和拳頭力量。

  三是加大先進適用裝備的配備力度,以實現專業化、體系化、標準化為目標,加快裝備提檔升級,強化多災種專業化訓練,提高隊伍在極端條件下的綜合救援能力。

  四是大力發展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和志願消防隊伍,加強城市消防站和鄉鎮消防隊建設。

五是加強跨國(境)救援隊伍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國際重大災害應急救援、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引導鼓勵大型民航企業等建設專業航空應急隊伍

 

  在各類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航空救援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航空救援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應急大飛機缺失、場站佈局不完善、保障機制不健全、缺少專業技術人才等問題。

  應急管理部規劃財務司司長唐琮沅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強航空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航空應急場站佈局,完善航空應急救援保障機制,加強航空應急救援專業人才培養。(據新華社)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