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木蘭)本澳一年一度大型颱風民防演習——“水晶魚2022”23日順利舉行。演習歷時近5個小時,共演練了73項颱風事故,近2170名人士參與,亦首次加入民防志願者參與。演習過程中,除模擬多項颱風期間的事故外,亦因應抗疫需要,加強抗疫常態化下之情景演練,以強化各部門的準備工作。
當日下午1時45分,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于民防指揮中心宣佈演習開始。黃少澤指出,根據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預測,今年約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影響本澳,當中不排除出現強颱風或以上級別。他強調,政府及市民要預早做好各項應對的準備工作。而“水晶魚2022”颱風民防演習整體順利,重點測試專案的成效方面,架構成員間的通報協調,“疏散撤離計畫”的執行,人員對低窪地區排查及撤離系統、應急平臺操作的熟悉程度等等。他強調,演習目的就是加強民防架構成員間的溝通、協調及聯動能力,亦借著社團及市民的共同參與,持續深化社會大眾防災減災的意識。
首有民防志願者加入

今年“水晶魚2022”共有404名市民參與演習,市民參與演習當中的疏散撤離環節,並通過演習熟悉有關撤離路線,瞭解緊急疏散停留點和避險中心的位置及相關運作情況。
此外,今年演習亦首次加入民防志願者,參與在突發公共事件後協助恢復日常生活條件的行動,而社區民防聯絡機制的成員亦有參與演習,通過社區民防聯絡機制聯繫專業機構協助,測試通報機制,加強與社團的溝通合作。
演習過程中有多個部門加入。除模擬多項颱風期間的事故外,如山泥傾瀉、停電、交通事故、旅客滯留、處理和應對謠言事件、拯救因潮水上漲被困人士等,亦因應抗疫需要,加強抗疫常態化下之情景演練,以強化各部門的準備工作。黃少澤同時感謝駐澳部隊長期以來對民防工作的支持和幫助,並給予許多寶貴意見,令民防工作做得更好。
演習西灣大橋下層隧道有事故
在“水晶魚2022”中,其中一個演習是模擬西灣大橋下層隧道發生交通意外事故。模擬八號風球期間,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有兩車相撞,並且發生火警。消防局接報後,立即按照預案計畫派出人員及緊急車輛到現場展開救援行動,隊員開喉將火救熄,並利用工具將傷者救出,及送院治理。另一方面,隊員將市民疏散到另一邊的隧道作檢傷分類,再由救護巴士及雙頭巴士載走或送院。
整個消防演習歷時30分鐘,消防局在行動中共派出13輛救援車輛以及50名人員協助,分別救出1名重傷、以及2名輕傷患者。副一等消防區長陳浩然認為演習過程順利,取得預期成效,後續會進行檢討工作。
海上演習模擬有船困
在“水晶魚2022”颱風演習中,澳門海關亦有參與。模擬八號颱風期間,有一艘船因被颱風吹至走錨,與停泊在內港的另一艘船相撞,有兩人分別手和腳被撞傷,兩艘船隻均出現入水跡象。
海關接報後,即時評估當時的風勢及現場環境,並派出船艇及潛水隊快艇到場救援。澳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潛水隊快艇、海關輪和海事及水務局船隻先後到場,協助處理事件。
低窪地區排查及撤離系統
根據當局資料,為優化各項民防應急機制,今年演習亦繼續測試去年“水晶魚2021”中首次使用的“低窪地區排查及撤離系統”。同時,“應急指揮應用平臺”亦會運用在演習中。
“水晶魚”颱風民防演習自2018年首次舉行,其後每年都會舉行演習。本澳特區政府將通過演習檢視各項應急預案的成效並作優化,且加強防災避險意識以配合民防行動,從而有效保障市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