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升級已近三個月,歐洲社會在能源危機中越陷越深,歐洲企業和民眾人心惶惶。一邊是至少短期難以擺脫的對俄能源依賴,一邊是對俄制裁引起的反噬,歐盟處境愈發窘迫,其應對措施也無異於揚湯止沸,卻讓美國政府及能源企業坐收漁翁之利。
能源供應無法“說關就關”
地處德國巴伐利亞州東南部的小城茨維瑟爾因盛產玻璃製品聞名於世。作為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能源密集型企業,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當地玻璃生產商苦不堪言。負責供應鏈部門的安德莉亞斯·法思說:“我們的能源成本增加了大概5倍。如果不大幅提高售價,我們就無法生存。”
這家高能耗德國企業面臨的困境,是整個歐盟能源現狀的寫照。現階段,俄羅斯是歐盟最大天然氣和原油供應國,歐盟進口天然氣中約40%、進口原油中約30%來自俄羅斯。另據歐洲智庫布呂格爾資料顯示,歐盟當前每天從俄羅斯進口價值約4.5億美元的石油和4億美元的天然氣。
歐盟委員會方面建議,歐盟年底前將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三分之二,在2027年前逐步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然而歐盟內部對此一直存在分歧,對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態度十分審慎。多國表示不能“匆忙行事”,能源開關不可能“一夜之間關上”。
對俄制裁反噬經濟增長
隨著近期燃油價格飛漲,法國東部一家運輸公司的負責人西瑞爾·皮奧拉煩惱不已。公司有11輛卡車,每輛每週消耗約1000升柴油,過去兩個月的燃油費用比去年同期多了1.7萬歐元。
如今燃油已經貴如奢侈品,和皮奧拉有同樣境遇的企業和民眾不在少數。受對俄制裁影響,能源價格暴漲正滲透到方方面面。資料顯示,4月歐元區能源價格同比上漲38%,推升當月通脹率達7.5%,連續6個月創歷史新高。
對歐洲經濟部門而言,不僅要承受通脹壓力,還面臨著日趨嚴峻的產業鏈供應鏈問題。德國鋼鐵行業協會警告說,如果沒有來自俄羅斯的能源,德國鋼鐵生產將陷入停頓,這將導致建築業、金屬和電氣、汽車工業等出現嚴重問題。
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對俄大規模制裁的反噬作用又雪上加霜。據歐盟統計局公佈最新資料,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這加劇了市場對第二季度經濟出現萎縮的擔憂。
危機應對政策治標不治本
“我擔心會錯失綠色轉型的良機。”義大利環境經濟學教授安德里亞·紮蒂說起歐盟應對能源短缺的政策憂心忡忡。原本希望目前的能源困境能成為歐盟衛生和環境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催化劑,但現在治標不治本的決策令他失望。紮蒂說,選擇其他化石燃料供應國替代俄羅斯,會導致向可持續能源過渡進程被大大推遲。
無論是經濟復蘇,還是能源自主,歐盟都開出了“綠色轉型”的藥方。然而從短期應對措施來看,與目標背道而馳。
近期,歐盟決定擴大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並在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物色更多潛在能源替代供應方。分析人士指出,歐盟此舉不能真正實現能源戰略自主,只是從依賴俄羅斯轉向被美國政府和能源企業捆綁。(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