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一帶一路”法治合作新篇章

本報西安8月18日電(記者夏冰)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陝西省人民政府、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主辦,以“加強國際法商合作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的首屆“一帶一路”商事法律合作高峰論壇,於8月16日在陝西西安舉行。論壇同時以中、英等語言,全程向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的96個國家或地區同步直播。

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界專家學者、法律服務工作者,國內外相關組織機構、科研院校和企業界代表15.29萬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參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及多個省區市律師協會、澳門法律工作者聯合會,各省(區)市貿促會,科研院校、法律服務機構,以及蒙古國工商會等中外法律界、工商界的代表和專家學者代表人士等現場參會。

由於“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制度各不相同,存在著貿易糾紛、勞工、環保、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法律風險,對專業律師、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的需求日益增加。論壇為“一帶一路”國家商事法律合作和智慧財產權合作提供交流對話平臺,首次以商事法律與智慧財產權合作為議題,就當前國際經貿環境下高品質推進“一帶一路”商法合作等熱點問題,如何引導市場主體重視合規體系建設、積極預防解決國際商事爭端糾紛、科學防範化解國際貿易風險及其提供法律支持與保障等方面,聚焦商事法律交流合作,展開交流討論,旨在加強“一帶一路”商事法律服務國際交流,優化法治環境。
陝西省委政法委書記劉強在論壇致辭時表示,推動“一帶一路”合作項目走深走實,需加強多邊雙邊法治交流與合作,要以高品質法治保障高品質發展,希望開啟“一帶一路”法治合作新篇章。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合作局局長、第六巡迴法庭第一副庭長兼第二國際商事法庭負責人高曉力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表示,最高人民法院不斷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需求並提供中國方案,首倡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並聘請22個國家的近50名專家,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法治保障。國際商事法庭設立4年來,已建立起含10家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及兩家國際商事調解機構的多元化解決平臺,已受理國際商事糾紛案件27宗。
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表示,堅持構築“嚴格保護、活力迸發”的智慧財產權新高地,本院印發的《關於為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意見》是積極推動構建智慧財產權大保護格局重要文本之一。
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趙雷就“合規與合作:“智慧財產權助力‘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議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司法保護的西安樣板》專題研討發言中表示,本院將以智慧財產權法庭為支點,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專業、高效的國際化法律服務,努力將西安打造成“一帶一路”商事糾紛訴訟優選地。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獨立諮詢監督委員會成員管健說,“應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對話與合作,改變我國在智慧財產權國際規則領域的被動接受的情況,逐步成為該領域的引領者和規則制定者。”
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秘書長劉超在論壇上宣佈國際商事調解署調解員培訓(中國西安站)首站啟動。
論壇還推介了西安國際港務區“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