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並舉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各地公安食藥偵部門依法嚴打食藥領域突出犯罪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伴隨夏耕生產按下“快速鍵”,一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腦筋”,兜售假劣化肥等農資坑農害農。


今年5月,遼寧省瀋陽市公安機關根據工作中發現的線索,偵破一起銷售偽劣化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現場查獲偽劣化肥200餘噸。經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等人大量購進偽劣化肥冒充優質複合肥,以低價優惠、贈送除草劑等方式“下鄉忽悠”群眾購買,共計銷售偽劣化肥近3000噸,案值1400余萬元。


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部署各地公安食藥偵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緊密結合“昆侖2022”專項行動,精心組織、迅速行動,向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發起淩厲攻勢,切實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堅決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嚴打食品犯罪


購買牛骨骨髓浸膏、亞硝酸鹽等多種食品添加劑,添加到鴨肉中包裝加工成假冒犛牛肉乾,通過網店對外銷售牟利……近日,四川省南充市公安機關在“百日行動”中根據群眾舉報線索,成功偵破一起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搗毀制售假窩點7處,現場查獲假冒犛牛肉5000餘公斤、制假設備13套、包材2萬餘套,涉案金額5000萬餘元。


“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公安部食藥偵局掛牌督辦陝西西安顧某俊等人制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內蒙古通遼制售病死牛肉案、吉林延邊趙某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福建泉州“5·10”假冒注冊商標案、湖北宜昌塗某雄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等大要案18起。


各地公安食藥偵部門強化線索摸排、強力破案攻堅,將依法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維護人民群眾飲食健康作為“百日行動”的重要內容,堅持“什麼犯罪突出就重點打擊什麼犯罪,哪裡問題嚴重就集中整治哪裡”,持續向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食用農產品非法使用禁限用物質、農獸藥殘留超標、肉製品摻雜摻假、網路銷售假劣食品等突出食品安全犯罪發起淩厲攻勢。


廣東公安食藥偵部門制定專項工作方案,重拳懲治食品領域侵害婦女兒童、老年人、中小學生、農戶等特定群體合法權益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制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假劣農藥等相關犯罪活動,共偵破相關案件118起。


安徽公安食藥偵部門根據省內各地市違法犯罪態勢,部署開展針對性打擊整治行動,合肥、滁州對食品非法添加罌粟殼開展專項整治,淮南重點摸排針對老年群體的保健品詐騙線索,宿州、阜陽偵辦一批面皮中添加硼砂、注水牛肉案件,蚌埠、黃山、安慶接連偵辦多起銷售毒死狗肉案件。


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下發《關於深入開展“保健品”行業聯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區食藥偵部門將“昆侖2022”專項行動與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緊密結合,對保健品等食藥領域可能影響治安穩定的突出犯罪重拳出擊、高壓震懾。


守護藥品安全


前不久,四川省宜賓市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偵破“2·25”生產銷售假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搗毀生產、倉儲窩點7處,現場查獲“中藥丸”成品25萬餘粒、原料用西藥處方藥600萬餘粒。


該案是一起非法添加西藥成分、冒充祖傳秘方純中藥的典型案例。涉案假藥系在黑窩點非法添加多種處方藥加工生產,配比相對隨意,且缺乏品質控制,安全性沒有任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號稱該藥是治療頭痛頭暈、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10餘種疾病的“祖傳秘方純中藥”,誘導患者大量購買使用。實際上,由於該假藥添加了消炎鎮痛類藥物,患者服用後短期內疼痛敏感度降低,易形成病情好轉假像,長期服用會延誤病情診斷及治療,甚至加劇患者腎臟、肝臟等器官功能性衰竭,誘發其他併發症。


廣東省廣州市、江蘇省鹽城市公安機關在前不久聯合偵破一起非法制售假冒肉毒毒素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1名,現場查獲假冒肉毒毒素等5000餘盒、半成品6萬餘盒,涉案金額5000萬餘元。經查,以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劉某某等人為首的犯罪團夥,採購凍乾粉等原材料,組織人員加工,製成假冒知名品牌肉毒毒素等醫美產品對外銷售。涉案凍乾粉原料主要成分與肉毒毒素的成分和功能均不同,注射後不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嚴重的還會危及健康安全。


該案是公安機關加強區域協作、全鏈條打擊制售假藥劣藥犯罪的典型案件。廣州、鹽城兩地公安機關追根溯源,開展聯合收網行動,搗毀涉案窩點21處,一舉摧毀該犯罪網路。


“當前,醫療美容領域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活動持續高發,公安機關將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突出‘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以過硬的專業偵查能力和水準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公安部食藥偵局有關負責人說。


“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公安部食藥偵局指導各地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緊密結合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藥劣藥重點攻堅專項工作,掛牌督辦12起大要案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用藥安全。


提升辦案質效


山西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就鋁超標案件的司法適用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擬定相應的立案追訴標準;安徽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進行專題研究並以會議紀要形式明確油炸面製品中鋁殘留嚴重超標標準;福建、陝西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研究,成功破解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新型非法添加化學產品衍生物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定性問題……連日來,各地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陸續推出一系列真招實招,在法律適用、案件管轄、證據固定等方面統一執法思想,提升辦案質效。


“為準確理解和適用‘兩高’食品司法解釋,提升食藥偵部門依法辦案水準,我局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對食品司法解釋適用過程中的有關問題開展總結調研,並結合全警實戰大練兵工作安排,邀請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專家為實戰部門授課,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安部食藥偵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公安食藥偵部門就辦案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開展研究,確保將每一起案件辦成鐵案。


與此同時,各地公安機關食藥偵部門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獲取違法犯罪線索,不斷提升線索發現能力水準——


在山東濱州,公安食藥偵部門通過對病死牛類案件發案規律的梳理研究,成功偵破“11·18”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查明涉案病死奶牛600余頭,查扣病死奶牛肉500餘公斤,涉案價值1000余萬元,打掉制售窩點30處。


在四川巴中,公安食藥偵部門對全市公安機關前期受理線索開展“回頭看”,成功偵破“2·18”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查獲有毒有害保健食品40萬餘件,涉案金額1.3億元。


公安部食藥偵局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深入推進“百日行動”,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活動,堅決斬斷犯罪鏈條,形成強大震懾並進一步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健全工作機制,形成打擊整治合力,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董凡超)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