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下澳門青年零工就業模式”專題研究結果發佈會

近半受訪青年願意接受非全職工作



本網訊(記者桂英)新青協公佈一項關於互聯網時代下澳門青年零工就業模式的調查,結果發現過半受訪青年相對疫情前其就業要求有所降低,有四成七青年明確表示願意接受以非固定工作作為職業選擇。團隊建議政府可考慮設立零工人才網絡資訊平臺,並透過和社團合作提供更多職業培訓,提高青年的就業競爭力。


調查結果發佈會15日上午11時假該會青年中心舉行,研究團隊介紹,為了進一步收集澳門青年的職業價值觀和對零工就業模式的看法,該會在今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以街頭隨機問卷方式成功訪問了805位18至34歲的澳門青年。


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七青年明確表示,願意接受以非固定工作作為職業選擇。工作時間具靈活性、能累積工作經驗和賺取更高收入,是受訪澳門青年願意接受從事零工的主要原因。亦有近四成受訪青年同意,零工是一份正式工作。而相較於全職工作,受訪青年認為從事零工工作的主要劣勢,依次分別是:工作收入穩定性低(66.7%)、缺乏晉升空間(40.2%)及工作來源穩定性弱(36.9%)。


新青協副理事長、研究小組成員楊駿表示,當前社會新鮮人的就業形勢複雜嚴峻,不少青年投身“零工經濟”行列,由於零工工作者的社會保障、薪酬待遇與從事傳統職業者有一定差距,在就業關係中處於弱勢,問題亟待正視。


新青協提出具體八項政策建議,包括建議政府盡早開展對本澳零工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研究,全方位瞭解零工工作者的就業困境,提出具針對性的支援政策。同時,協會建議加快推進法律建設,為“非全職工作制度”的立法凝聚社會共識,並及時更新《職業稅規章》自由及專門職業的分類,貼合全球零工經濟的發展趨勢。面向互聯網平臺企業主,協會建議參照國家人社部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指引方式推動他們健全支付保障制度、引導其建立勞動報酬的合理增長機制,並強化旗下零工工作者的職業傷害保障。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