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一位退休老黨員潛心研究數十載著書立說奉獻《中國人民學》


本報遼寧阜新10月5日電(記者夏冰)重陽節之際,遼寧省阜新市一位退休老黨員數十年來潛心研究、著書立說的成果《中國人民學》順利出版。


這位退休老黨員是八路軍早年從日寇侵華鐵蹄下解救出來的苦孩子張和恩,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今年米壽。先後在南京軍事學院、宣化炮兵學院機關作首長助手,1969年底調防到新疆加強戰備,履職於黨務和政治工作領導崗位,1981年11月由炮兵某團副政委崗位轉業到遼寧省阜新礦務局,在黨務暨政治工作領導崗位履職。1994年退休後,一直潛心堅持人民學術方面的研究。


張和恩對本報記者說,戰鬥生活教我深刻地認知和理解到“人民”的偉大親切,人民是高山是大海,人民的學問高大精深。我從參軍起就一直思考“人民”的歷史概念、深刻意義和怎樣才能鍛造成為人民的一員,著眼並潛心於鑽研“人-人民-人民學”。


張和恩歷史、系統、統籌地閱讀和瞭解人和人類歷史發展基本軌跡,學習和鑽研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革命領袖的人民理論,研究和考察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在世界人類發展史上的地位、作用及貢獻進程,學研和論證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和祖國富強的英勇奮鬥歷程。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中國人民謀福祉、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人類謀大同的偉大貢獻,賦予了“人民”偉大豐富博深的新內涵,尤其是習近平親民、敬民、愛民、知民、為民、憂民、益民、忠民一系列作為,更加增強了張和恩研究探索中國人民學的精神力量,他決心將數十年來研究的中國人民學說文稿修訂成冊,付印並奉獻給民眾。


張和恩著作的《中國人民學》分三卷。第一卷《中國人民學》由中國人民學是主宰人類命運的瑰寶等十五章構成,第二卷《中國人民學的精神寫實》由一大紅船精神等十章構成,第三卷《中國人民學的傳承與創新》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民學等十一章構成。該書和已出版的著作《指點江山——毛澤東史詩》、《江山多嬌——中國夢史詩》、《中華魂——中國革命戰爭史詩》、《千里追魂到天堂》,有170余萬字篇幅。


張和恩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於人民的系列論述賦予了中國人民學的寶貴理論營養。人民最神聖,人民最偉大,人民最有學問,這學問最大,是為大眾的人民學。中國人民學立足於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性,人民性就是為民。中國人民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深化和創新性發展,這能夠揭示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並探索人類解放的廣闊大道。人民學的法則是:站人民立場+為人民實踐+讓人民受益=人民勝利,推動社會前進。基於人民來自人民面向世界未來的人民學,也必將隨著歷史發展不斷補充、修正、完善。


張和恩強調,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們汲取一切營養和力量的源泉。我們必須切記人民高於一切,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敬人民若天地,視人民如父母,拜人民為老師,始終把自己融入到人民之中學作人,才無愧於人民的一員。要永遠立足於人民,衷心當人們的好兒子,置人民之中,為人民服務,向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永不脫離人民,絕不背叛人民,一切由人民考驗和評鑒。


社科界、理論界、學術界、文化教育界等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張和恩的《中國人民學》是一個新視角新層面上的理論學術研究成果貢獻。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