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桂英)中國人民銀行9日發佈的資料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國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開展的跨境交易總額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近1.5萬億元,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日趨豐富。
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市場主體在跨境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以減少貨幣錯配風險的內生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021年,我國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9%,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的47.4%;今年1至8月,我國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在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9.4%。
金融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持續增強。2022年8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金融市場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產規模合計近10萬億元。得益于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較快提升,證券投資在跨境人民幣收付中的占比由2017年的30%左右上升至2021年的60%左右。
近年來,人民幣儲備貨幣功能穩步提升,目前已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3223.8億美元,占比為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SDR時提升1.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