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當“領導”在社交平臺上主動加你為好友,並線上求助,這可能是個陷阱。近日,哈爾濱市公安局發現多起相關案例,有不法分子利用公開信息,將社交帳號包裝成“領導”微信號或QQ號,在獲得被害人的信任後,利用心理陷阱,實施詐騙。
哈爾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新型犯罪偵查大隊打擊中隊副中隊長高璐說,近日,市民王女士收到一條短信,對方自稱是“鄉黨委書記”。一陣寒暄後,對方以為王女士講解扶持政策為由,讓王女士添加其QQ號,並稱在工作中如有困難可找其幫忙。王女士感到受寵若驚,立即添加了這位“領導”的QQ號。

不法分子偽造銀行轉賬截圖。(哈爾濱市公安局供圖)
幾日後,該“領導”再次聯繫王女士,稱自己正在開會,需要王女士幫其向一位朋友轉賬。“領導”向王女士要來銀行帳號,併發給她一張轉賬截圖。王女士隨後查詢自己的帳戶,發現並未有來自“領導”的資金到賬。此時,“領導”則不停催促王女士幫忙轉賬匯款。警惕的王女士立即通過電話進行核實,才發現自己添加QQ好友並要轉賬的“領導”其實是騙子。
哈爾濱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介紹,一些詐騙分子通過各種途徑獲得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領導的照片和姓名,並通過修改昵稱、頭像、個人簡介等,偽裝成領導的微信或QQ,主動添加同事、下屬或日常工作中被管理對象為好友。
“詐騙分子先以關心工作、生活、企業經營狀況等話題拉近距離,獲得被害人的信任後,以正在開會、參加活動等為由,偽造轉賬憑證,要求受害人儘快幫忙轉賬至指定帳戶。”高璐說,這種新型犯罪行為正是利用受害人的敬畏之心,或者出於對領導的求助不好意思回絕的心理,對受害人實施詐騙。
哈爾濱市公安局提醒,要注意保護個人及單位資訊,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如遇到自稱領導主動通過社交軟體添加好友並要求轉賬匯款的,要細心甄別,可通過電話或當面求證的方式核實真偽。在未確認真偽的情況下,做到“不透露、不輕信、不轉賬”,如發現對方身份、資訊可疑或已被騙,可撥打110報警或通過反詐專線進行諮詢。(楊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