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海軒)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的團隊聯合深圳大學蘇陳良教授的團隊揭示了提高混合二維/三維鈣鈦礦體系光電轉換的效率和穩定的關鍵因素,從而提高有關太陽能電池的商業應用價值。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兩校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並首次揭示了混合二維/三維鈣鈦礦體系中獨特的光致載流子阻塞效應。研究發現,在黑暗條件下,二維鈣鈦礦組分不會阻礙載流子的傳輸;而在光照條件下,二維/三維鈣鈦礦介面的內建電場會增強,結合其鑲嵌式的相分佈規律,導致光生電子的傳輸被光致勢壘阻礙,而光生空穴則被光生陷阱俘獲。這一機制很好地解釋了混合二維/三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短路電流和填充因數低的現象。這一機制的提出,為優化混合二維/三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