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蘭:應多舉措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本報訊(記者 桂英)2023/2024學年幼兒首次入學面談将于整個三月期間陸續進行。本職爲教師的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吳少蘭表示,近年本澳出生率持續下降,2021年出生率跌至7.4‰,是自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對學校招生造成挑戰。她建議政府做好幼兒學額的長期規劃,穩固教育資源投入,并多方面鼓勵居民生育,共同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吳少蘭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三年,不少夫婦基于經濟、健康、住屋等因素考慮,生育意願大減。

 

今年幼兒首次入學的對象正是2020年新生嬰兒,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數據,該年新生嬰兒數量是5545人,較2019年減少434人,而2021年新生兒數量亦進一步降低。可見,本澳新生嬰兒數量有持續下降的趨勢,影響幼兒學額,進一步影響整體教育發展的穩定性,值得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

 

吳少蘭認爲政府需多方面鼓勵居民生育,穩定社會發展。今年以來,内地多個省市包括雲南省、山東省等地陸續公布一系列積極生育支持措施,例如生育津貼和育兒津貼,加強住屋保障支持等。

 

對比澳門,出生津貼自從2020年調整至5418元後再無變動。故此,爲了減輕夫婦對生育的經濟負擔,她建議政府提升出生津貼金額,參考内地做法,研究按年度發放育兒津貼的可行性;積極推動公共部門及私人企業爲有新生嬰兒的家庭提供家庭友善措施,締造有利生育的環境,爲有意生育的人士提供更好的支持。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