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海軒)社會和通訊科技急速發展,近年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等非接觸式犯罪持續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相關犯罪進入高發态勢。根據司法警察局統計,今年首兩個月,電話詐騙和網絡詐騙分别錄得三十九宗及七十三宗,同比分别增加三點三倍及一點五倍,損失超過一千七百萬澳門元,情況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安全與你”欄目,介紹今年首兩個月的電騙案數據。今年首兩個月,電話詐騙和網絡詐騙分别錄得三十九宗及七十三宗,同比分别增加三點三倍及一點五倍,損失超過一千七百萬澳門元,部份公衆的防騙意識薄弱,無疑是電信詐騙犯罪依然高發的主要原因。現時,大衆生活、社交、學習、工作高度倚賴互聯網,然而在使用網絡和通訊工具時卻缺乏應有的警覺意識,爲犯罪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疫情期間人際交流受限,家人朋友間減少了溝通相處,也一定程度地阻礙了防罪信息的傳播。此外,騙徒往往利用公衆所關注的民生事宜,如疫情防控、領取補助、失業求職等編造詐騙劇本,以提高得手機會。以上種種,導緻電信網絡詐騙成爲互聯網侵财犯罪的高發類型。
保安司稱,一直以來,警方高度關注電信詐騙犯罪形勢,緊密聯同社會各界開展預防和打擊工作。在保安司“三個警務理念”指導下,近年司法警察局進一步擴大工作範圍,尤其聯動本澳不同業界、協同境外執法機關,緻力構建出“預防”、“挽回”、“打擊”三結合的防治模式。
“預防”方面,司警局長期以來深入小區宣傳防騙,與社團、學校合作推廣防罪教育。因應大衆接收信息的習慣改變,近年司警局調整部署,積極以“在線線下宣傳相結合”、“接觸與非接觸宣傳并舉”的方式推動防騙工作,更推出“防騙小精靈”吉祥物令宣傳更生動貼地,盡力令防騙信息遍及社會不同群體。
“挽回”方面,司警局近年持續加強與銀行業界、電信業界合作,進一步完善追贓挽損機制,相繼推出多項辨識被害人、勸止彙款的措施,并在相關業界積極配合下取得一定成效,爲被害人提供更切實保障。
打擊方面,雖然電信網絡詐騙具有極強跨境性、隐蔽性、複雜性、集團化等特征,打擊難度較大,但司警局仍積極加強與區域及國際執法機關的情報交流,就關聯個案成立項目組與外地進行聯合調查、聯合執法,先後展開了包括“蛎鸻”、“傲陽”等專項行動,以及通過個案協查偵破多個跨境詐騙團夥,從源頭進行打擊。
除此以外,司警局對每宗騙案展開全面偵查,尤其加強追蹤騙款流向,對包括借出銀行賬戶轉移款項、協助收取騙款等犯罪行爲作出強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