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騙案430宗 電騙案增幅明顯

 

本網訊(記者 大林)今年第一季詐騙案件共435宗,數量高於去年以及2019年同期,其中電話騙案增幅明顯,共錄得89宗,對比20192022年同期分別增加7074宗。數據顯示,電話騙案中以「假冒政府機關人員」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猜猜我是誰」及「網絡平台積分兌換」類型的騙案。假冒「公檢法」騙案,不法之徒主要冒充司法機關或其他政府部門人員騙取所謂的「罰款」、「保證金」或被害者的個人資料。

 

保安司稱,由於今年初疫情逐步緩和通關措施放寬,在本澳所舉辦的各類演唱會增多,首季錄得15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2宗;不法分子趁機於網上訛稱銷售演唱會門票,以騙取匯款或轉賬。為幫助被害人減少及挽回損失,警方聯同銀行業界及周邊地區警務部門持續開展「可疑匯款勸退措施」及「緊急止付措施」,今年第一季於線上及線下共勸退或止付168宗個案,涉及逾5400萬澳門元。

 

今年第一季電腦犯罪共94宗,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時略高於2019年同期。其中「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共57宗,佔此類案件總數的60.6%,「不當進入電腦系統」27宗,佔總數的28.7%

 

保安司表示,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公眾在網上娛樂及消費的頻率和數量大幅增加,導致此類案件曾一度快速上升;2021年第一季多達322宗,此後警方持續加強宣傳、情報收集、網絡巡查及跨境警務合作,有效抑制了此類犯罪的增長。然而,電腦犯罪雖因疫情影響而快速增加,但由於公眾的生活習慣已發生改變,疫情趨緩及出行限制減少後,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並不會自然下降,反而有可能隨著經濟的復甦而進一步增加。保安當局認為,對此類犯罪的預防及遏止,更重要的是透過宣傳教育,為公眾揭示相關犯罪的手法,提升公眾的防罪意識。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