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桂英)今年第一季度警方共錄得435宗詐騙案,數量高於去年以及2019年同期,其中電話騙案增幅明顯,共錄得89宗,對比2019及2022年同期分別增加70至74宗。數據顯示,電話騙案中以「假冒政府機關人員」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猜猜我是誰」及「網路平臺積分兌換」類型的騙案。假冒「公檢法」騙案,不法之徒主要冒充司法機關或其他政府部門人員騙取所謂的「罰款」、「保證金」或被害者的個人資料。為幫助被害人減少及挽回損失,警方聯同銀行業界及周邊地區警務部門持續開展「可疑匯款勸退措施」及「緊急止付措施」,今年第一季於線上及線下勸退或止付的個案共168宗,涉款逾5400萬澳門元。另外,同期還錄得94宗電腦犯罪,較去年第一季有所增加,同時略高於2019年同期。其中「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共57宗,占此類案件總數的60.6%,「不當進入電腦系統」27宗,占總數的28.7%。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由於今年初疫情逐步緩和通關措施放寬,在本澳所舉辦的各類演唱會增多,首季警方共錄得相關騙案15宗,涉款逾7.3萬澳門元,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2宗。司警局局長薛仲明透露,其中有11名事主為大學生,1人為中學生。對於相關詐騙案上升的情況,黃少澤認為與相關演唱會「火爆」導致「一票難求」有關,他呼籲市民應儘量透過正規、合法管道購買門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若不幸懷疑受騙,則應立即向警方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