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登高覽勝景 百舸爭流創新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一線觀察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海交匯、河湖相通的長三角,自古以來經濟富庶、人文繁榮。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新時代新征程,我國這塊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承載起重要使命,彙聚起磅礴力量。


眾人劃槳,一體化進程多方位提速


滬蘇通長江大橋是跨越長江、連接上海和江蘇的公鐵兩用橋。驅車行駛在橋面上,但見巨輪穿梭、江水拍岸。自2020年通車以來,江蘇南通至上海之間鐵路出行最短時間已由3.5小時左右壓縮至1小時左右。

“‘大江兩岸’變‘大橋兩端’,‘南通不通’變‘一通百通’,折射的正是長三角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蓬勃景象。”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曹曉見說。


在浙江杭州市與湖州市德清縣之間,由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杭德市域鐵路正在加緊建設。建成通車後,將加快杭州與湖州德清同城化發展。


近年來,依託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以及三省一市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服務和治理一體化,長三角已成為全國高鐵網路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區之一。


高速鐵路里程超6600公里,陸域所有地級市都有動車通達;高速公路網1.67萬公里;高等級航道網規模超4270公里。其中,2022年新增高鐵超130公里,新增4個省際高速公路介面,新開通12條省際毗鄰公交線路。

路通了,時空和心理距離拉近了,發展機遇如同活水源源不絕。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打通有形的路,更要打破無形的行政壁壘,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充分流動。

截至目前,先後有2100多項創新成果落地孵化轉化,1200多家企業正式入駐,其中全球知名跨國制藥企業14家。位於江蘇泰州的中國醫藥城,已經形成了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集群。


千帆競發,開放創新蘊藏無限生機


從寧波梅東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大樓9層天臺俯瞰港區全貌:向左望去,多艘滿載集裝箱的遠洋巨輪在專用泊位上穩穩停靠,幾十臺橋吊正在緊張作業;向右遠眺,滿眼新出廠的汽車停在滾裝碼頭堆場,或等待裝船“出海”,或準備“駛”入國內市場。


作為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今年前4個月完成貨物吞吐量4.45億噸,同比增長7.48%,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面朝繁忙的太平洋主航道,如今長三角以上海、寧波舟山港為核心,南京、杭州、蘇州等16個港口為骨幹,其他港口共同發展的港口群總體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長三角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占全國比重約38%。


“共促一體化,服務雙迴圈。”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任小波說,近年來,在國家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寧波舟山港全面參與國際國內多區域合作,持續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


“海向方面,我們與全球航運巨頭攜手,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航線航班開發力度,集裝箱航線增至300條,輻射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陸向方面,我們全力推進‘寧波舟山港—浙贛湘(渝川)’集裝箱海鐵公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開通23條海鐵聯運班列及多條成組線路,輻射16個省(區、市)63個地級市。”任小波說。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在科技自立自強上鍛長板、補短板,努力讓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403秒!位於合肥西郊的“科學島”上,素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近期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成果對探索未來的聚變堆前沿物理問題,提升核聚變能源經濟性、可行性具有重要意義。


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穩態強磁場……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說,憑藉長三角的“東風”、搭乘一體化的“快車”,安徽在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道路上勇做“開路先鋒”,誕生了一批刷新世界紀錄、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


前沿科技要原始創新也要產業落地,只有讓創新成果從“實驗室”來到“生產線”,轉化為產業發展品質和效益,才能實現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飛躍。


“我們生產的聚酯薄膜厚度範圍在2至350微米,除了用於手機螢幕、電腦螢幕,還能用於積體電路、汽車、電子電氣、功能性包裝、裝飾新材料等領域。”江蘇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鞠金虎介紹說,公司生產的部分產品可填補國內市場空白,解決一部分“卡脖子”問題。


互融共用,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


從外觀看,這裏與各地警務室並無不同,可進入大廳,在長條辦公桌上,竟分別擺著“江蘇綜合窗口”和“安徽綜合窗口”兩個桌牌。


安徽馬鞍山博望區丹陽鎮與江蘇南京江寧區橫溪街道的丹陽社區交界。2023年2月,蘇皖“兩省一街”丹陽警務室正式揭牌,兩地公安機關政務服務窗口實現一地辦公。


正在辦理居住證明的安徽籍丁女士目前居住在江蘇界內:“以前,辦個證需要來回跑好幾趟,現在來一個地方就能辦好,方便多了。”


長三角地區經濟聯繫緊密、人員交流頻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用,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


上海牽頭組建專班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目前140項政務服務事項已在41個城市實現跨省市通辦,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37類高頻電子證照實現共用互認。截至2022年底,蘇、浙、皖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可在全國327個城市刷卡乘車,長三角區域已有1717個文旅場館支持憑卡遊玩。


週一至週五在無錫分院坐診,週末回到上海總院——這是上海瑞金醫院無錫分院院長邵潔一周的行程安排,據她介紹,這裏許多醫生都過著和她一樣的“雙城生活”,只為把更好的醫療資源送到病患身邊。


“長三角一體化的程度越深,群眾共用高質量醫療資源的需求越大。”邵潔說,目前已有400餘名上海瑞金醫院專家在無錫分院完成執業註冊,定期開展診療活動。針對在無錫分院不具備救治條件的疑難重症病人,還開設了綠色轉診通道,與總院提前協調溝通治療和住院床位。

江海潮湧處,揚帆奮進時。


闊步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長三角地區破浪前行,一幅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齊中熙、鄒多為、何欣榮、魏一駿、吳慧珺、潘曄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