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來福士商場的探索艙·雲端樂園。 新華社記者李前磊 攝
“再造衣銀行”服裝店内景。 (張娜 攝)
記者近日走訪多地看到,随着“雙碳”目标推動落實、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産品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企業加大研發、商家創新模式,推動綠色消費向更多場景延伸;相關政策舉措“保駕護航”,更好促進各地消費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綠色低碳産品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用舊衣料重新拼接設計制作而成的襯衫,用塑料垃圾回收粉碎、環保再生制成的包包,用農作物廢料和水果殘渣通過科技再生制成的新潮皮草……在上海北外灘一片百年石庫門老建築群裏,坐落着一家名爲“再造衣銀行”的服裝店。
“衣服均來自再造:将廢舊紡織品清洗消毒拼布設計制作,變舊衣爲新裝;或将塑料瓶、廢棄漁網等,經高科技處理變爲環保再生面料。”“再造衣銀行”品牌創始人兼設計總監張娜說,“消費者越來越能接受循環再造的服飾,願意爲環保買單,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随着綠色消費觀念漸入人心,綠色低碳産品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自覺選擇。
近日,随着“618”購物節的開啓,綠色家電産品在各大商超、電商平台熱銷。“以前買家電都是聽銷售員介紹,現在我都會主動去找能效标識,看哪一款能耗更低。”正在選購節能空調的重慶市民王女士說。
“618”活動啓動以來,蘇甯易購線上平台“一級能效”“新風空調”“自清潔空調”搜索量大幅增長,同比提升達95%;90%的用戶選擇一級能效,一級能效空調銷售總量同比提升95%。
統計數據顯示,重慶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爲8.2萬輛和8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7.9%和26%;居民、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數量分别同比增長18.9%和12.5%。新能源汽車成爲重慶汽車産業創造增量的“絕對主力”。
全國各地大力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家電、新能源汽車等成爲當前消費重要增長點。綠色服裝等品類不斷創新推出,綠色低碳可持續成爲衣食住行各個領域消費升級的推動力。
綠色消費向更多服務場景延伸
技術的研發、模式的創新,正推動綠色低碳消費走向更多場景,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慶來福士打造了集購物中心、城市綠肺、交通集散地等功能爲一體的綠色商場。裙樓屋頂設有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山城花園”,橫跨4棟塔樓、長達300米的水晶連廊裏,種植了110多棵高大喬木。這裏融合建築與自然,讓消費者置身綠色舒适的購物休閑空間。
凱德地産(中國)重慶董事總經理黃瑞程說:“我們引進先進技術,持續優化節能降耗措施,購物中心去年共節能446萬千瓦時,節約費用近450萬元。”
用外賣餐盒回收材料3D打印成的筆筒、收納盒,采用減量包裝、可替換芯設計的化妝品精華液……在6月11日至14日舉行的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産品與成果博覽會”上,國内外近600家企業帶來千餘種綠色低碳技術、産品與服務。記者發現,不少企業探索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數字能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線上外賣平台餓了麽面向消費者提供“無需餐具”的選項,面向商家推薦使用可回收外賣餐盒并鼓勵上線“一人食”“小份餐”,以減少一次性塑料和木材制品的消耗和食物浪費,還上線了消費者碳賬戶“e點碳”,平台用戶“無需餐具”“小份餐”“綠色配送”的低碳行爲,将得到積分獎勵。
“在綠色理念加快傳遞的當下,我們希望将綠色低碳方面的服務舉措延伸到更多場景。”餓了麽工作人員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平台“無需餐具”的訂單已超過14億單,相當于減少使用6000多噸木材和3000多噸塑料。
綠色消費從理念原則向具體制度和實施規則推進
如今在海南,從會展中心、機關、企業、醫院,到街邊商鋪、外賣點,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已進入各個場所和行業,不少市民拎起菜籃子、布袋子。
2019年2月發布實施方案,以立法推行“禁塑”;2022年5月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在健全政策法規體系、綠色包裝等多方面提出具體任務和措施,并開出責任清單……海南“禁塑”在制度“保駕護航”下,逐漸成爲“全民實踐”。
“目前,海南重點行業場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提升至81.6%。”海南省生态環境廳副廳長伍曉紅說。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支持綠色消費的政策舉措落地生效。
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發布《商務領域經營者使用、報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辦法》,減少傳統塑料使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重慶市統籌财政資金,對購買一級能耗的綠色智能家電進行“真金白銀”的補貼;發展綠色交通消費,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全面落實購置稅減免、免限行等支持政策……
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說:“綠色消費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是需求側的改變。通過發揮需求側對供給側的牽引作用,推動産業綠色升級,将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
(劉梓桐、王默玲、陳凱姿、伍鲲鵬、胡潔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