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文:提升身份證功能促智慧城市發展

 

本報訊(記者 桂英)本月30日起,“電子身份”可於部分公共部門、口岸通關及指定私人機構服務項目使用。跨領域學者、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兼政策研究主任高勝文樂見政府努力推動電子政務發展,冀繼續提升智能身份證功能,促智慧城市發展。

 

高勝文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構建智慧城市的工作,20178月,特區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了澳門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 年)》以及近年的《施政報告》中,都對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提出明確要求;2020年生效的《電子政務法》,也為推動電子政務提供了法律基礎。現時,“電子身份”面向全澳居民,第一階段“電子身份”除應用於公共部門櫃枱服務、口岸通關及查驗證件等,亦可應用於私人機構服務,包括網上預約辦理回鄉證、金融服務及電訊服務等,讓各方更方便快捷完成服務,便民利民。

 

高勝文指出,“電子身份”具有五個防偽特徵,分別為動態線條、加密且定時刷新二維碼、實時跳動時間、不斷移動位置的身份證編號和日期時間、背景浮水印文字。當局通過採用多項安全措施以保障其防偽性、保密性及可用性,相信可增加居民的使用信心。

 

高勝文提到,現階段“電子身份”只能作輔助使用,為免出現網絡故障、“電子身份”無法生成等情況而造成影響,居民仍須帶備智能身份證。他冀當局總結“一戶通”偶然出現不穩定或故障情況,加強其安全及穩定性,在推出前及使用的各階段應多作測試,定期升級,以及準備出現事故時的後備方案,以保使用順利流暢。

 

高勝文認為,在現時“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下,更突顯電子政務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故加快發展與普及電子政務,已經成為建設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他冀繼續提升智能身份證功能,促智慧城市發展。對此,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使身份證兼容“一戶通”的服務,使居民持身份證,也能查驗其持有的相關部門卡證,及由居民決定是否把學歷、專業證書等資料錄入智能身份證中,讓智能身份證更智能,減省打印相關文件,為環保作貢獻;二是因應居民對電子政務的需求,對未完善之處宜盡快修法立法,同時,擴大“電子身份”在公共部門與私人機構的使用範圍,並實現跨部門互聯互通;三是在推動電子政務發展的同時,當局也應關顧特別人群,如長者、小童及弱勢人士等群體,並增加相應支援,避免因建設智慧城市而被忽略或邊緣化,達致擴大“電子身份”的受惠人群,使之更便民利民。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