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三區開展後年完工打造人車分流環境。
本報訊(記者 海軒)公共建設局規劃興建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正進行圖則設計,預計第三季開展前期工程,二零二五年完成整個工程。項目分三區開展,涵蓋空中走廊,重整黑沙環公園和在勞動節大馬路建造行人天橋。當局指黑沙環區作爲本澳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期望透過項目打造人車分流的安全過路環境。
公共建設局日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及交通咨詢委員會的成員介紹了有關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項目,公共建設局代表向與會的人士講解了整個項目建造的目标以及規劃等内容,同時亦介紹了工程完成後相關區内可透過項目的互連性以及沿路設置多個上落點,達至方便市民綠色出行。
公共建設局公布的初步方案顯示,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預計明年首季動工,後年第四季完工,期間将建造全天候走廊、走廊位于勞動節大馬路與馬場東大馬路交界的四個落腳點行人天橋、以及重整黑沙環公園工程。
數據顯示,工程包括于慕拉士大馬路至黑沙環中街的東北大馬路,興建一條長約六百米的空中走廊,沿途設置十三個落腳點,接駁至慕拉士公屋群。橋面行人通道寬不少于四米,地面車道至空中走廊最低高五點六米。項目竣工後将取消空中走廊下方原有地面行人過路設施和斑馬線,涉及十處地方,并重新調整交通燈。
在黑沙環公園建造全天候走廊方面,公建局的初步方案顯示,風雨走廊長約七百一十米,遮蓋的步行部分寬度不少于四米,淨高度約三米。
路線的規劃将在黑沙環公園内種植更多樹木,并最大限度減少遷移樹木量。在盡量不影響有公園設施擺放位置的前提下,将風雨走廊的結構柱設置在步行道路兩側。
整個項目一公裏範圍内涉及政府七個部門多項建築物,二十七間中小學、幼兒園和托兒所,沿線涉及七個屋苑,一個公屋群和一座工業大廈。公建局稱,本澳人口密度最高是黑沙環和佑漢區,二零二一年達每平方公裏十五萬三千人。當局計劃透過空中走廊減輕高密度住宅區的交通,參考凼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建成後,取消斑馬線,地面的車流量和行車速度有顯著提升,預計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建成投用後,地面車道亦會有同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