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文促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保安全


本報訊記者 大林)本澳已進入惡劣天氣高發期,尤其颱風來襲時,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隱患。跨領域學者、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兼政策研究主任高勝文表示關注,促當局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的各項工作,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高勝文讚揚當局應對日前熱帶氣旋“泰利”的部署應對工作,面對今年首次發出的八號風球,各部門保持高度警覺,通力合作,積極完善民防機制和防風工作,為應對颱風和水浸情況持續作好充分準備,切實執行各項已部署好的民防預案,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應是次颱風伴隨藍色風暴潮,三條澳氹跨海大橋及蓮花大橋封閉,個別口岸亦暫停通關服務,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開放予輕型汽車和特許車輛通行,雖然當局在澳門掛八號風球前,已向旅客發出逾15萬條短信。但市面仍出現道路阻塞、的士違規、白牌車等個案,這是當局日後應對惡劣天氣時應注意及加以改善的。

 

高勝文指出,澳門主要面臨熱帶氣旋(颱風)、風暴潮、暴雨等氣象災害 及其導致的城市洪澇、滑坡等自然災害風險。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及海平面上升,未來熱帶氣旋和風暴潮的强度有可能增加,暴雨、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亦有增加趨勢。雖然近年政府已謹慎防範,大大減低了惡劣天氣對本澳的影響及傷亡損失,但防範工作不可鬆懈,建議當局積極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的各項工作,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高勝文認為,澳門未來應完善基礎設施、供電供水、網絡通信、風險監測、搜索救護、防洪排澇、應急指揮等領域,以應對惡劣天氣。對此,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積極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加強各區基礎設施建設,如增加可以在颱風天氣下可通車或有限度通車的路橋,興建防洪排澇設施等;二是加強救災避險的教育,以提升城市綜合安全保障能力;三是政府應及時發佈各項相關資訊,如優化短信內容、增加信息發放數量與對象,以及通過社團、企業、業主會或管理公司加強對惡劣天氣資訊的傳播,讓廣大居民及遊客能及早防範,以減財產損失及保居民生命安全;四是促當局組織跨部門合力並聯合附近灣區城市協同防治,各界為居民及遊客提供惡劣天氣之危機管理措施,如適當延期退房、提供避險休息區等;五是期望當局把詳細防災減災方案融入澳門總城規中,以完善城市規劃。

 

高勝文也留意到,現行《勞動關係法》並未有就僱員於颱風期間提供工作作出任何規定,但在《颱風及突發公共事件下之工作指引》中規定“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行政當局命令在距工作時間結束前3小時或以上取消,安排僱員在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行政當局命令取消後1小時30分鐘內上班。”是造成風後復工出現混亂的主因,冀能適時作出修訂完善。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