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歲到20歲,帕特裏克·德若奈爾一直在加拿大中部薩斯喀徹溫省一所博瓦爾印第安人寄宿學校就讀。如今,這所學校所在地已變成山崗上的一片空曠草地。但一想起這段遙遠的就讀經歷,今年已65歲的德若奈爾仍恐懼不已。
“如果學生犯錯就會遭到辱罵、潑水、扇耳光、鞭打等種種虐待,施暴者既有老師又有修女,同學之間往往為了自保也難以友好相處,”德若奈爾說,“我從來沒有告訴過父母關於這所學校的情況,因為我很害怕,我不敢說一個字。”
近日,學校舊址的這片草地上擺放著不少童裝、玩具,還插著93麵粉色小旗,代表當地原住民部族在這片草地新發現的93座疑似無標記兒童和嬰兒墳墓。這是村民在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那些逝去的生命。
面對記者,村民們講述了此間代代相傳的不幸,以及對於用部族自己的方式擺脫困境的期許。
村民道恩·麥金泰爾是此次搜尋兒童遺骸行動成員之一,她的父親曾在這所學校就讀。麥金泰爾說,自己從小就聽老人們悄悄議論印第安人寄宿學校兒童神秘死亡、學生遭受虐待和性侵等駭人事件,但沒有人敢公開談論。直到兩年前加拿大各地陸續發現兒童遺骸後,當地才開始查驗本地是否存在類似的墳墓。
博瓦爾印第安人寄宿學校曾是當地最顯眼的建築,在運營了100餘年後於1995年被徹底拆毀。“寄宿學校裏面有著太多不堪的回憶,給許多人留下的苦痛也久久揮之不去。”麥金泰爾說,加拿大曾實施的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制度讓幾代人受苦,是當今土著社區酗酒、吸毒、暴力犯罪、幫派犯罪等諸多社會問題的根源。即便這一制度在上世紀90年代已告終止,其負面影響如今依然存在。
加拿大聯邦成立後,逐步設立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制度,試圖強制“同化”原住民,以“寄宿學校”名義強行將土著兒童與其家庭分離。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稱之為“文化種族滅絕”。
該委員會2015年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自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至少有15萬印第安人等原住民兒童被強制送入學校,現已發現4000多名兒童被虐致死。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薩斯喀徹溫省、安大略省等多地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附近,迄今已發現1700多座無標記墳墓。
麥金泰爾認為,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制度把兒童從原生家庭中帶離,孩子們就難以學習和繼承其傳統價值觀。她說:“一個人如果長期遭受虐待,長大後也往往會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將其仇恨轉嫁到社會各個層面。而且,這種不良影響會像滾雪球一樣代代相傳。一個人要想擺脫這種困境,需要付出極大努力,更不用說整個家庭、整個社區了。”
村民坎迪絲·保羅是當地傳承土著傳統文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當地社區應急管理小組成員。她同意麥金泰爾的觀點,即寄宿學校不僅給倖存者、還給他們之後的幾代人都帶來了創傷。她的丈夫也曾在博瓦爾印第安人寄宿學校就讀。
她認為,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制度摧毀了土著人的自尊和身份認同感,讓他們喪失自身的語言和文化,將“你不如白人”的烙印深深刻在幾代人的心中。要消除這一消極影響,需要付出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她說,受傷的土著社區如今急需得到療愈,但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加拿大政府那套自以為是的方式。“現階段,我們就想知道真相,找到死亡兒童和嬰兒的檔案,找回自我身份認同,找回失去的文化和傳統,這才是我們希望的療愈方式。”(林威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