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2日,是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作出三周年。
按照2020年9月22日的重大宣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至此,我國現代化進入了低碳化發展的新階段,低碳化、零碳排放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標誌,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標誌。三年過去,碩果累累。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
9月1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如會議所指出的那樣,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降碳增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重大制度創新。
生態環境部表態稱,將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穩妥有序推進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相關工作。同時,將抓緊完善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制度體系,及時發佈專案設計與實施規範、專案審定與核查規則、註冊登記和交易規則等配套管理制度。
這是我國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也必將帶來我國碳市場新的爆發增長點。據此前統計,截至今年8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約2.43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為111.92億元。這種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取得了顯著成績。業內專家指出,隨著碳市場運營步入正軌,碳配額的發放將逐步收緊,促使參與交易的企業調整能源結構,有效控制和減少排放。
三年來,全國已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累計完成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超過5.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以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出口整體增長1.8個百分點。
三年來,在重點領域方面,新建綠色建築面積占比由“十三五”末的77%提升至目前的91.2%;節能建築占城鎮民用建築面積比例超過65%。去年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49.84億噸、同比增長4.4%,水路貨運發送量85.54億噸、同比增長3.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374.7萬輛,同比增速均超過40%;保有量超1620萬輛,占全球一半以上。
三年來,生態系統碳匯穩步提升,“十四五”以來年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畝。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立方米,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主動履行減排責任
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
“中國的‘雙碳’目標從提出伊始,就不僅僅是一項獨善其身、僅限於國內的發展要求,而且是中國主動履行減排責任、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尋求綠色發展國際合作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行動。”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說。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
我國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也正在變得更加完善。堅持節約優先方針,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夯實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高水準高質量開展節能工作,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持續優化財政資源配置,落實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深化能源價格改革,推動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實施新能源平價上網政策,完善分時電價機制,健全抽水蓄能兩部制電價政策。健全綠色電力交易體系。
以政策法律為先導
“應該說,碳達峰碳中和的一攬子政策、行動及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說,過去十年來,我們印發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出臺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在一系列政策、行動及保障體系的加持下,我國的碳排放明顯減少。根據初步核算,2022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7.5%,比2012年提升7.8個百分點。
同時,我國也在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達成《沙姆沙伊赫實施計畫》,著力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扎實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有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幫助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放眼未來,中國探索的這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中國式”高質量發展道路,大有可為。
未來,政策、法律、科技、市場等都需要繼續發揮作用。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在談及能源綠色轉型時所說,“面向碳中和的能源綠色轉型,絕不僅僅是能源問題,也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是一個全局性、系統性的問題。要循序漸進,先立後破,要以政策和法律法規為主導,科技作為戰略驅動,市場作為重要支撐,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的決策。”(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