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大林)澳門律師公會主席黃顯輝表示,公會將致力促進澳門法治建設和橫琴深合區法治保障,拓寬律師同行的區際、國際視野,推動業界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葡語系國家的律師業界合作交流,助力大灣區發展以及澳門社會和經濟適度多元,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黃顯輝於近日舉行的2023/2024司法年度開幕典禮上致辭表示,澳門律師公會的內部架構自1991年公會成立以來未有調整,而目前律師人數則較當時(1991年12月31日有74名律師註冊)增長6倍,因此會務工作亦隨之增加。新一屆律師公會架構成員自本年1月開始正式履職,沿襲公會過往歷屆領導所確立的會務方針,繼續團結業界,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並提升律師業的社會職能、尊嚴與威望。
黃顯輝指出,過去三年的疫情,澳門社會民生及經濟都受到一定影響,律師業亦無可避免地面對相同情況。所幸的是,本年度澳門經濟開始復甦,各行各業漸見回復,而在此過程中,律師界應秉持謹慎和耐心,繼續為特區的社會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盡一己之力。目前在律師公會有效註冊的律師人數為446人,與2022年度律師人數相約,現時實習律師人數為168人,其中14人為本年度接受註冊的新實習律師。此外目前有86位律師擔任特區私人公證員和16位律師擔任中國委託公證人(澳門)。而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自上年年中開始已經陸續在大灣區開始執業,現在已有67名澳門律師正式註冊成為大灣區律師,不但為澳門律師業的發展迎來曙光,而且讓澳門律師尤其是青年律師,為大灣區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黃顯輝並提及,隨著法院的訴訟文書趨向電子化,尤其是自2022年9月起透過法院電子平台送交訴訟文書及繳費服務,為律師業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然而當局如今提供的電子化服務項目仍屬有限,並未涵蓋查閱卷宗、視聽資料等,期望在確保資訊安全及個人資料保護的情況下,逐漸擴大訴訟電子化的使用範圍。此外,目前路環監獄的接待設施不足,導致律師在部份時段輪候時間過長,而又欠缺專屬的房間讓律師利用輪候時間處理其他工作,希望即將落成的新監獄對上述情況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澳門律師公會仲裁中心、調解及調停中心已投入運作,現時在公會會址內運作,但公會並無足夠地方專門設置仲裁庭及調解室。此外,由於不時需要舉辦實習律師培訓課程及其他相關課程,令公會正面臨使用空間不足的問題。為此有必要增加更多可用的地方,以便維持公會基本運作。
展望未來,黃顯輝指出,公會將致力促進澳門法治建設和橫琴深合區法治保障,拓寬律師同行的區際、國際視野,充分抓住澳門獲國家賦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地位的機遇,推動業界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葡語系國家的律師業界合作交流,助力大灣區發展以及澳門社會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