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紅利惠悅全球

裝飾一新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2023 年 10 月 24 日攝)方喆攝 / 本刊

 

11月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全面恢復線下辦展。

 

這是世界貿易發展史上的創舉,作為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為全球經貿合作注入新能量。

 

這是中國與全球相向而行的盛會,年年如約舉辦,年年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雲集。

 

這是中國開放一諾千金的見證,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一系列開放舉措從虹橋發端、落地。

 

“超過3400家參展商和39.4萬名專業觀眾註冊報名,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水準”“百餘名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全球總部高管確認來華參加進博會,規模創新高”“企業商業展展覽面積約36.7萬平方米,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達289家,均超過歷屆水準”……

 

第六屆進博會刷新了一個又一個紀錄,從“四葉草”出發,中國開放紅利惠及全球,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準開放的平臺、全球共用的國際公共產品,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合唱”的聲音愈發響亮。

 

以開放謀共用之福

 

預訂酒店和航班、籌備新品首發,新西蘭紐仕蘭乳業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羅伊·範登克忙得“一刻不停”,即將第五次前往進博會現場。

 

今年,羅伊·範登克帶來中國首發的是紐仕蘭4.0娟姍鮮牛奶,是首屆進博會明星展品“新西蘭72小時鮮奶”的升級版,“相信新品也能創下72小時從牧場擠奶到中國消費者餐桌的速度。”羅伊·範登克說。

 

無獨有偶,過去五年,美敦力公司也得益於進博會溢出效應,10款創新療法實現展品變商品。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介紹,首屆進博會明星展品“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Micra亮相後,其兩代無導線起搏器至今已服務了約1萬名心動過緩患者,今年進博會將首秀Micra的兩款升級版新產品,還將搭載更智能的演算法。

 

一瓶牛奶的跨國之旅、一個起搏器的迭代升級,映射出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展現出中國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宣導多邊主義的堅定立場。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數據顯示,前五屆進博會,共有1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綜合展,首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約2000項,累計意向成交額近3500億美元。

 

以進博會為原點,中國不斷出臺的開放新舉措,正彙聚起更強勁的開放力量。

 

記者注意到,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上海市開展“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創建工作,這意味著第五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提出的開放新舉措正式落地生效。

 

“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將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拓展國際數據服務、推動實施貿易數位化便利化、推動夥伴國間資訊共用和互聯互通方面率先開展創新性探索試點,還將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虹橋商務區分別打造中心功能區和輻射引領區,建設跨境電商集散分撥中心,優化服務供應鏈和專業服務供給。

 

“絲路電商”為代表,歷屆進博會上宣佈了多項開放舉措,例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面向世界的“彩虹橋”、參展客商入境便利、展品留購稅收優惠、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中國高水準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彰顯出中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的進博會,政策工具箱進一步豐富,在繼續沿用通關便利等19項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海關總署宣佈,今年新增一項便利措施:在評估確認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允許無動植物疫情流行國家(地區)未獲檢疫准入的動植物產品、食品,經特許審批後入境參展。

 

得益於此,阿富汗坎大哈石榴能夠進入展館第一次與中國公眾見面。阿富汗畢拉祿貿易有限公司創始人阿裏·法伊茲說,石榴從坎大哈果園被採摘後,須經過1天由卡車運輸至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在喀布爾裝箱後空運至迪拜,再從迪拜轉機至北京,最後到達上海海關。綠地集團經多方協調,利用今年新出臺的海關便利政策,最終為阿富汗坎大哈石榴打通了進入第六屆進博會的路。

 

“中國市場讓很多阿富汗人看到了希望,幫助鄉親們提高收入。”阿裏說,阿富汗手工地毯、松子、果乾等特產的銷售收入是參展前的許多倍,“中國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

 

一系列開放措施,讓中國更好地與世界共用自身發展的潛力與機遇。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根據已簽署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我國對19個協定項下、原產於29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進口貨物實施協定稅率,降低稅率水準。

 

“下一步,我們將與有關部門一道深化研究,推動合理縮減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同時,推動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引領全國持續擴大開放。”盛秋平說。

 

以開放聚創新之勢

 

“頭回客”變“回頭客”,新老朋友共聚進博。據瞭解,第六屆進博會共吸引近2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500多家中小企業首次簽約參展。在今年參展的3000多家全球企業裏,有約200家企業連續6年簽約參展。

 

“實實在在的紅利是最具誠意的邀請函,目前已經有很多‘鐵粉’提前簽約第七屆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說。

 

參展商數量增多的同時,角色定位也在發生變化。

 

一方面,參展商變投資商。“諾和諾德是進博會的老朋友,六年來,既是參展商也是投資商,創新藥加速從展品變成商品。”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說。

 

參展進博六年間,諾和諾德六次加碼投資中國,升級全產業鏈佈局,2022年,諾和諾德在第五屆進博會上宣佈在浦東建設現代化倉儲中心。今年9月,專案正式啟動,目前正在建設中。眼下,諾和諾德已在中國形成了“雙中心、三引擎”的佈局,推動中國業務邁入新階段。

 

“中國不僅是諾和諾德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也是全球研發鏈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以及公司在華髮展充滿信心。”周霞萍說,今年4月,企業遞交了每週注射一次的胰島素Icodec上市申請,這是諾和諾德首次在中國、歐盟與美國同步完成臨床試驗,同步遞交新藥上市申請,在業內具有突破性。

 

另一方面,參展商變創新生態構建者。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介紹,中國不僅是歐萊雅商業增長的源泉,也是創新靈感的策源地。位於浦東新區的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與本土創新生態圈一起開源合作,推出直面中國消費者痛點的產品,有的產品還走向歐美,受到各國消費者歡迎。

 

今年,歐萊雅以雙展臺方式,展出近270款展品,數量創新高,除多個品牌新品全球首發,還有4項美妝科技實現亞洲首秀。

 

為服務好參展商角色轉變,上海市副市長華源說,上海已連續六年推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深化政企溝通圓桌會議、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五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總額達到1013億美元,較上個五年增長20.5%。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共新設外資企業4321家,同比增長35.8%,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了49家和20家,累計達到940家和551家。

 

以開放紓發展之困

 

作為全球共用的國際公共產品,進博會承載國家形象展示、全球性重大問題探討等多重功能,不斷推動全球包容互惠發展。

 

本屆進博會,有60多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加國家展。其中,中國館增至2500平方米,規模為歷屆之最,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主題,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18年,當時正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孟加拉達達公司創始人薩夫聽說上海將舉辦進博會,他抓住機遇,將孟加拉北部朗布爾地區婦女手工編織的黃麻地毯、籮筐、背包等特色商品引進首屆進博會,受到了現場專業觀眾和採購團的歡迎。

 

“在孟加拉,很多鄉村的貧困家庭沒有工作機會,尤其是婦女幾乎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通過編織黃麻製品,她們有了足夠讓孩子們上學的收入,有機會接受教育告別世代貧窮。”薩夫說,進博會和中國市場讓這些家庭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如今這些手工編織的黃麻工藝品已成為當地2000多個鄉村家庭的希望。

 

六年來,薩夫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每月可以向中國出口5萬美元到10萬美元的各類產品。

 

從首屆進博會開始,中國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為世界提供發展新機遇,為經濟全球化和消除貧困注入正能量。

 

進博會上,中國通過提供部分免費標準展位、出臺補貼和展品留購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推動最不發達國家的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據統計,五年來,進博會累計吸引43個最不發達國家推薦企業參展。第六屆進博會繼續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參展,共為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100多家企業提供了94個免費展位。

 

依託政策機遇,敘利亞古皂成為進博會爆款,敘利亞展商穆罕納德說,一段時間以來,當地基礎設施不足、電力供應不穩定、資源和用品短缺、物價上漲,居民生活艱難。但結緣進博會後,敘利亞的古皂在中國需求大,來自中國的一張張訂單,讓與他們合作的當地工坊增加了生產線,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給這裏帶來了希望。

 

今年進博會,他帶著不少首發新品亮相,從敘利亞香水、洗發水到用當地錦緞編織的服裝和領帶,穆罕納德信心滿滿。

 

薩夫說:“中國不僅攜手各國將全球發展的蛋糕做大,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王永前 姚玉潔 周蕊)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