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議員林宇滔就生態島選址發聲 可不填海就不填海

 

本報訊(記者 桂英)特區政府《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公開諮詢期16日結束,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副會長林宇滔表示,有關規劃以現有工作堆砌而成,沒有前瞻策略。至於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生態島選址問題,林宇滔強調,今天建築廢料問題嚴峻,全因政府工作拖延所致,政府應窮盡一切辦法處理建築廢料及從源頭追求零廢料產生,可以不填海就不填海,否則「填完一個島,又要再搵下一個島去填」。

 

林宇滔表示,本澳海域規劃非常重要,惟特區政府卻一直拖延,中央政府早於201510月給予澳門海域管轄權,政府至2018年始制訂《海域綱要法》,再於5年後才進行是次《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公開諮詢,且整個諮詢文本及最近公佈的訊息,只是將《海域綱要法》與澳門非常落後的海洋使用現況堆砌而成,看不到對海域使用有實際和前瞻策略,沒有實質令澳門市民與海洋有更多真正連結的內容,是整個諮詢文本最大敗筆。他又指,儘管政府口頭上提到要做海洋旅遊、海上體育、海洋文化、區域合作,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但似乎仍然只是流於口號形式,在規劃上未有所體現。

 

另外,林宇滔表示,文本建議在路環黑沙龍爪角對開1公里的海域填島,用作處理建築廢料及城市廢料,最近備受社會關注。

 

林宇滔坦言,從建築廢料處理角度,同意澳門現在岌岌可危,但全因政府過去一直拖延所造成,現時本澳唯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由2006年開始使用至今,接收的建築廢料超過4900萬立方米,為解決建築廢料飽和的問題,特區政府於2021年制訂《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惟建築廢料堆填區收費3年,豁免期於上月才結束,正正因為政府工作的不足才導致建築廢料「圍城」的問題。

 

他強調,政府要窮盡一切辦法和投放資源力量處理建築廢料,並從源頭追求零廢料產生,可以不填海就不填海,就算要填海處理建築廢料,從海洋生態保護角度,不應在有白海豚的海域填海,最多可選新城A區東面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南面對生態敏感度低的地方,儘管有關面積較小,倘太容易找到大面積地方填海處理建築廢料,政府只會沒有壓力去調整建築廢料的處置方式,否則只會「填完一個島,又要再搵下一個島去填」。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