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海軒)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近日出席中總工商業座談會,聽取不同商界代表提出的改善營商環境的建議,並介紹經濟財政範疇施政團隊今年的工作重點。其表示,預料今年澳門經濟將延續去年穩中向好態勢,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增長率可達10.3%,回復至2019年約九成水準。今年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持續改善民生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落實“1+4”規劃確定的各項主要任務和重點專案、深化澳門的中葡平臺功能、加速推進深合區建設。
“2024澳門工商業座談會”於近日下午在中總大樓4樓舉行。會上,不同商界代表就各行業當前情況及發展態勢,提出改善營商環境的建議,並就深合區下月起封關運作及中央批准增加陝西西安市、山東青島市為赴港澳“個人遊”城市等利好政策對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建言獻策。
李偉農總結2023年本澳經濟復蘇情況表示,去年放寬多項入境及過境防疫措施後,特區政府隨即啟動一系列宣傳引客工作,成效顯著,全年旅客入境達2,821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0%以上。就業市場方面,截至今年1月最新一期的總體失業率為2.2%,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8%,均較上一期下降0.1個百分點。去年飲食業及零售業的經營亦明顯較2022年好轉。在各種利好因素帶動下,去年本澳GDP錄得實質增長80.5%,人均GDP達55.9萬澳門元,已回復至疫情前超過八成的水準。
他並指出,今年本澳經濟發展取得好開局,春節黃金周共錄得1,357,803旅客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春節黃金周的日均水準;同時,酒店平均入住率達95.2%,年初三至年初六的入住率更超過97%。新春期間另一喜訊是,國務院已批准增加西安市和青島市為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相信有關利好消息將為本澳旅遊業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展望今年經濟發展前景,相信可延續去年穩中向好態勢,並預計GDP按年實質增長10.3%,達至2019年九成左右水準。
李偉農強調,今年經濟財政範疇施政團隊將堅定按照行政長官“鞏固復蘇,聚力多元,優化民生,提升發展”的施政總方向,與工商界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持續改善民生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落實“1+4”規劃主要任務和重點專案,加速推進深合區建設,切實推動澳門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他提到,今年特區政府會延續現金分享計畫及職業稅額外退稅,並再次發放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款項,同時會持續開展一系列確保民生必需品供應及價格維持穩定的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推行企業稅務優惠政策、升級擴容“特色店計畫”、開展有利於社區經濟發展的活動,包括視情況開闢行人專用區。同時,正籌備於今年上下半年各開展一次中小企業數位化支持服務;今年將繼續把大型節慶盛事分佈在本澳各區舉辦,藉此為旅客提供多元化旅遊體驗,提振社區消費。
至於加速推進合作區建設方面,李偉農稱,特區政府會持續加強澳門“1+4”產業與合作區的4大產業對接,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鼓勵澳門企業和居民善於把握合作區與澳門趨同的營商環境和生活環境,主動投身到合作區創業興業就業與安居。另一方面,積極研究優化支持居民在合作區就業創業的政策,並為澳琴跨境生活及工作的兩地納稅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稅務服務。
會上,多行業代表分別發言,包括製造業、金融業、綜合休閒產業、旅遊業、會展業、新科技產業、建造業等。中總會長崔世昌總結指出,澳門屬於微型經濟體,面對當前風高浪急的週邊經濟環境,包括地緣政治加劇、內房市場調整、高息環境等因素,疫後經濟發展在客觀上存有一定難度及挑戰。但澳門有背靠祖國、“一國兩制”的優勢,加上“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1+4”多元產業發展規劃,以及“一帶一路”、大灣區、橫琴合作區的機遇,堅信本澳將迎來新的發展。
對於澳門實現新發展,中總提出3點建議:一是加大力度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特區政府宜舉辦系列消費促進活動,吸引旅客留澳消費,推動社區經濟發展;此外,可在北區覓地興建經濟型酒店,以配合會展業發展需要及引流盤活北區經濟;二是做好深合區大考之年工作。自去年初起,合作區先後推出多項政策利好,包括《橫琴規劃》、《特別措施》等,政策紅利的釋放需要結合時間及市場等多方因素,亦需要持續增加澳人、澳資、澳企的數量及規模,更重要的是加強澳資澳企對橫琴發展的信心;三是工商界需與時俱進,以創新思維,做好服務、提升產品質素,以增強競爭力,更好地在疫後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