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海軒)為進一步提升反詐工作成效,司警局月初在微信平臺推出“反詐程式”,功能包括詐騙搜尋器、詐騙線索上報、詐騙知多D及騙案識別等四項,希望協助公眾提升識別騙案的能力,減低上當受騙的風險。電臺時事節目《澳門講場》24日邀請司警反詐騙協調中心負責人張遠鴻與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會長劉佐春擔任嘉賓,與聽眾探討借助反詐程式加強防範詐騙。
張遠鴻在節目中提到,“反詐程式”推出至今約兩周,當中“詐騙搜尋器”功能平均每星期使用約 1,700次,比對為“高風險”的約有180次,“詐騙線索上報”每星期使用約60次,多為舉報收到“公檢法”詐騙電話、釣魚短訊鏈接。他強調,司警局將持續觀察市民使用的情況,適時進行優化,以切合市民的實際需要;同時,局方亦鼓勵市民多使用反詐程式,擴大防詐資料庫,提高識別詐騙精准度。
張遠鴻指出,近年電訊網路騙案持續高發,去年騙案造成損失達3.2億澳門元,當中九成來自電話及投資詐騙。今年首兩個月,電話詐騙及網路詐騙分別有 81宗及 126宗,較2023年同期分別上升超過1倍及73%,受害人當中學生占 4成半及 3成半;網戀、網購演唱會門票及由釣魚網站衍生的盜用信用卡等詐騙案發數字和損失也有明顯上升趨勢,凸顯公眾防騙意識依然薄弱。
在回應聽眾提出如何應對電訊網路詐騙犯罪時,張遠鴻稱,由於釣魚短訊和詐騙電話絕大部分來自於境外,司警局不斷開展跨境合作,聯同外地警方進行偵查,全力予以打擊,如有發現犯罪團夥在本澳作案,即時採取打擊行動。例如,2023年司警局發現有詐騙團夥在本澳租賃住宅單位架設GOIP設備,撥打詐騙電話,於是立即進行堵截並搗破案件。此外,司警局亦與本澳電訊營運商建立通報機制,加強合作攔截釣魚短訊和詐騙電話。同時,司警局定期與銀行業界、其監管實體(即金管局)舉行工作會議,探討阻截電訊詐騙犯罪資金的流向。去年,司警局透過四大措施,聯同銀行業界、外地警務部門成功勸退或止付超過530宗個案,涉款金額超過1.3億。去年9月本澳與內地公安機關簽署了遏止電訊網路詐騙的合作紀要,截至今年3月初,透過珠海警方成功攔截個案有37宗,涉款約200萬元人民幣,當中有30萬元已原路退回事主銀行帳戶。
另外,有聽眾關心近年鄰近地區出現AI“深偽”騙案。張遠鴻回應指,本澳目前未收到同類型詐騙舉報,司警自去年起在防騙宣傳中加入人工智慧騙案資訊,希望防患於未然,並提醒人工智慧技術並非天衣無縫,市民如在視像聊天時懷疑被騙,可與對方談及個人話題,以核實對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