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真實交易 貨幣橋又有新進展


在服貿會首鋼園區金融服務專題展上,一名參觀者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展臺參觀(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隨著提升跨境支付便利性受到越來越多國家關注,發展央行數字貨幣成為解決方案之一。日前,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專案又有新進展——貨幣橋參與機構可有序開展真實交易。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新探索,引發市場普遍關注。

 

6月5日,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泰國中央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建設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專案,宣佈進入最小可行化產品階段。這意味著,上述司法管轄區內的貨幣橋參與機構可結合實際,按照相應程式有序開展真實交易。

 

“央行數字貨幣是對央行支付系統的一次大升級,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底部支撐。”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此前介紹,貨幣橋有助於解決傳統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等問題。

 

2021年2月,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啟動,旨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但要覆蓋不同司法轄區和貨幣實現跨境支付應用,絕非易事。

 

在貨幣橋研究初期,中國人民銀行就明確了“無損”“合規”“互通”三大原則,這為各方推進專案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國的數字貨幣不應該損害其他央行的貨幣主權和貨幣政策獨立性,貨幣橋的跨境支付活動必須納入監管。”穆長春曾表示,通過區塊鏈隱私管理機制,交易記錄等敏感數據都被保存在參與方各自手中,從技術上解決了不同司法轄區互信和隱私保護問題。

 

在各參與方的積極推進下,貨幣橋專案2022年成功完成了基於四種央行數字貨幣的首次真實交易試點。

 

記者瞭解到,來自4個國家和地區的20家商業銀行成功完成首次真實交易試點。期間,共發生164筆跨境支付和外匯同步交收業務,結算金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5億元,數字人民幣交易筆數占比46.6%,主要涵蓋跨境貿易、跨境匯款以及銀行間交易等業務場景,展示出貨幣橋即時結算的潛力。

 

在跨境支付探索中,降低支付成本顯得尤為重要。國際清算銀行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貨幣橋平臺處理一筆支付業務可在6秒至9秒內完成,而目前通過代理行處理的跨境交易在支付和結算間有2天至5天的延遲。同時,使用貨幣橋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節約近一半成本。

 

當前,貨幣橋已進入最小可行化產品階段,一筆筆真實交易將通過“橋”有序開展,實現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結算,惠及參與各方。

 

據介紹,下一步,貨幣橋專案歡迎更多貨幣當局、商業銀行及企業參與,將逐漸發展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跨境支付基礎設施。

 

其實,貨幣橋只是央行數字貨幣探索跨境支付潛力的一個方面,數字人民幣其他跨境試點應用也在不斷取得進展。

 

今年,作為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六項金融舉措之一,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迎來新探索。近期,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試點不斷擴圍,已實現通過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為數字人民幣錢包充值。

 

專家表示,在推動不同央行數字貨幣系統互通的同時,也要讓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和傳統支付系統之間實現互聯互通。“轉數快”與數字人民幣的互通,不僅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消費,更實現了央行數字貨幣系統與快速支付系統的首次連接,讓市場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探索有了更多期待。(吳雨)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