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海軒)13日出版的《特區公報》刊登《2023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報告提到,去年廉署偵查終結的反貪案件有71宗,當中涉及不同保安服務公司的個案占比較高,包括有在口岸向治安警察局、海關及衛生局提供服務的保安公司被揭發管理人員及保安隊長指示屬下保安員在相同上班時段分別到不同的公共部門“死人燈籠”式簽到報大數,製造提供足夠保安員人數的假像以騙取酬勞,導致三個部門損失近540萬元。
廉署指出,去年查處與反貪相關的案件中,涉及到不同保安服務公司的個案占比較高,當中涉及案件類型有詐騙、偽造檔騙取外勞名額、內部管理中的私賄,以及招投標中的問題等。由於保安和清潔服務行業的人手需求較大,在疫情期間,更因通關不便出現了管理上的亂象,廉署期望以案整治行業的不正之風。此外,去年還查處多宗涉及公務員上班不實打卡的案件,反映出公務員在廉潔自律、遵紀守法上仍有人心存僥倖,故有必要加強教育力度,提高公務員的道德和法律操守,各公共部門也應引以為戒,防微杜漸。
廉署從2023年完成的反貪範疇案件中,篩選出部分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及部分查結歸檔的案件摘要顯示,去年2月及11月先後偵破兩宗澳門某保安服務公司人員合謀詐騙政府的案件。第一宗案件調查發現,涉案保安公司一名大隊長與多名保安隊長合謀,指使屬下在某口岸當值的保安員,在同一上班時段或緊接的上班時段分別到兩個甚或三個部門簽到及簽退,但實際上,相關保安員在同一工作時段內僅向一個部門提供服務或根本沒有加班工作。該大隊長還與多名保安隊長冒充處於休假、已離職或在其他口岸上班的保安員身份,在治安警察局及衛生局的簽到表上實施虛假簽到。他們以上述方式製造符合合同要求提供足夠保安員人數的假像,導致治安警察局及衛生局損失逾309萬澳門元。
第二宗案件調查發現,涉案的保安公司在另一口岸為衛生局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公司的管理人員及多名保安隊長以與上一宗案件類似的作案手法,導致衛生局損失逾230萬澳門元。
上述人員涉嫌觸犯《刑法典》規定的詐騙罪和偽造檔罪,以及《打擊電腦犯罪法》規定的電腦偽造罪。兩案已分別移送檢察院處理。
另外,廉署去年亦揭發某口岸海關站負責人涉嫌串同下屬集體偽造出勤紀錄的案件。案情顯示,廉署於2022年8月接獲舉報,指某口岸海關站內的主管安排寫字樓人員以複製的出勤卡代其打卡上班,涉嫌偽造打卡記錄。經深入調查後,發現涉案海關站負責人及辦事處數名海關人員曾私下持有複製的澳門海關工作證,彼等有共識地分工合作,由最早返抵海關站的人利用“複製卡”代其他仍未上班的同僚拍卡,並利用“複製卡”為早已離開海關站的同僚拍卡,以便於海關電子考勤系統內營造有關人士正常出勤的假像。此外,彼等更藉分別負責制作、審核出勤記錄之職權,製作及向相關部門提交載有他們不實出勤記錄的考勤登記資料,以包庇相關人士遲到、早退等違紀行為,並影響海關計算各涉案人的薪酬,成功於涉案期間騙取增補性報酬合共超過13萬澳門元。
案件涉及分別擔任兩海關站主管的1名關務監督、1名關務督察,以及某海關站辦事處包括負責人在內的另外5名海關關員。上述7人涉嫌觸犯了《刑法典》所規定的公務員所實施之偽造罪和巨額詐騙罪。案件已於去年7月完成偵查移送檢察院處理,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澳門海關,以便其採取適當措施跟進,完善出勤管理及監督機制以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