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養老助餐點位已達300餘家,服務量每週超過6萬單 “父母食堂”讓幸福味道可持續
閱讀提示
近年來,北京市西城區以創建“父母食堂”養老助餐服務品牌為抓手,把老年人的“食”事兒辦到了實處。在很多老年人眼中,就餐方便、功能多樣的“父母食堂”,如同家一樣。
中午11點半,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街道生達大廈地下一層的“父母食堂”已有不少老人用餐。避風塘大蝦、糖醋裏脊、清湯丸子、白灼菜心等菜品一字排開,米飯、麵食、雜糧等主食分類擺放,餐後還有優酪乳、水果供老年人選擇。“少油少鹽,很好滿足了老年人日常營養需要。”經常在此用餐的劉大爺在“生達父母食堂團購三群”裏發來表揚信,“每天到‘父母食堂’吃飯,我和老伴兒感到很開心,很愉悅!”
近年來,北京市西城區以創建“父母食堂”養老助餐服務品牌為抓手,把老年人的“食”事兒辦到了實處。在很多老年人眼中,就餐方便、功能多樣的“父母食堂”,如同家一樣。
“父母食堂”開到家門口
“從家裏步行五六分鐘就過來了,在家門口的‘父母食堂’吃飯真是方便。”73歲的楊阿姨是中國鐵道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京鐵生達“父母食堂”的常客。楊阿姨告訴記者,“父母食堂”還沒開業時,她要自己買菜洗菜做飯,“我身體不太好,很麻煩。”她坦言,兒子兒媳平時上班,自己一個人做菜也吃不完,不僅浪費還做不出什麼花樣。從去年10月開始,楊阿姨基本每天都來“父母食堂”打個卡,“我到這兒吃飯,孩子們也放心多了。”
“我們都是‘父母食堂’的‘鐵粉’!”和楊阿姨一起用餐的,還有69歲的陶阿姨,他們在“父母食堂”相識,成了“飯搭子”。在陶阿姨看來,“父母食堂”是像家一樣的地方,“一是食材放心,一周菜單不重樣,調劑得好;二是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好,熱心又認真。”陶阿姨說,偶爾有老人反映飯菜口味問題,工作人員會立刻找原因調整改進。
對於老年群體而言,一日三餐不僅是基本需求,還關係到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京鐵生達“父母食堂”負責人於永泉告訴記者,為解決轄區內老年群體就餐問題,該“父母食堂”自去年10月正式營業以來,已累計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約1.2萬人次。“食堂內設定兩款套餐,無論老年人選擇哪款套餐,均可憑老年卡減免3元。”於永泉說。
北京市西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西城區“父母食堂”點位已從最開始的70家增長到目前的300餘家,服務量從2022年的每週3000單增長至每週6萬單以上。同時,西城區對納入“父母食堂”的養老助餐點實行統一化、標準化管理,確保服務品質水準。
品質升級,打造“父母食堂+”
“我們點了溜肝尖、獅子頭、蒜香菠菜、苦瓜炒玉米粒4個菜,再加上主食和湯,兩個人40塊錢就夠了。”在西城區廣外街道美意延年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的“父母食堂”,80歲的趙奶奶和老伴兒剛剛打好中午的餐食,“口感、衛生、服務、環境都挺好,我們老兩口兒喜歡來這吃。尤其是結算飯菜的機器,對老年人太友好了!”
趙奶奶提到的“結算機器”,是美意延年“父母食堂”引入的AI智能系統。記者在現場看到,結賬時將餐食放在指定區域,菜品類型、價格、熱量等資訊立即顯示在螢幕上,老年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餐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且只需簡單刷臉或刷卡即可快速結賬。
記者瞭解到,廣外街道美意延年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不僅通過“父母食堂”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還通過打造“1+3+x”服務模式,即以社區助餐為核心,依託智慧管理平臺,打造集社區便民、社區餐廳、失智友好社區、老年學堂、一老一小、輔具租賃、24小時圖書館、智慧養老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新樣板。
模特興趣小組、讀書會分享、養生保健專案太極拳……記者注意到,服務中心的一樓大屏上展示了一周內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針對老年人開設,都是免費的,老人們若是對哪節課感興趣,可以直接向我們預約報名。”美意延年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孫志超告訴記者。
如今,西城區一些“父母食堂”不僅為老年人提供可口的飯菜,有的辦起了智能 手機應用班、繪畫班,有的為轄區孩子們開辦了假期託管班,還有的成了老人拉家常、練合唱的“聚點”。“我們通過打造‘父母食堂+’品牌,實現食有餐、樂有享、學有課。現在,老人們有事沒事就往‘父母食堂’跑,把這裏當成了另一個家。”西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像給父母做飯一樣經營好“幸福味道”
如何讓父母食堂“幸福味道”可持續?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楊宏山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老齡化的加速,老年群體規模較大,地方政府及時回應老年群體需求,解決老年人餐桌上的問題,這是一件好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父母食堂’‘老年餐桌’等養老助餐服務想要辦好、辦出口碑,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滿足目標群體真實有效的服務需求,二是專案應具有可持續性,二者缺一不可。”
楊宏山認為,老年助餐服務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需借助社會化的力量,兼顧公益服務和商業服務。北京京鐵生達大廈隸屬於中國鐵道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其立足街道、社區需求,探索“酒店服務+養老服務”新模式,攜手街道在養老助餐方面發揮資源優勢。“我們意圖通過‘父母食堂’養老助餐服務引流,打造好服務、好品質、好口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於永泉告訴記者。
廣外街道美意延年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由天恒集團與廣外街道共同合作打造,“要像給自己的父母做飯一樣經營好‘父母食堂’,與老年人建立起基礎信任後,將此作為其他養老服務的‘流量入口’,為老年人助浴、智慧養老、適老化改造等其他板塊提供助力,這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孫志超說。
據瞭解,西城區鼓勵並吸引更多社會企業加入到老年助餐服務中來,通過西城區助餐平臺統計服務量,“一年達到1萬單獎勵3萬元,3萬單獎勵10萬元,5萬單獎勵20萬元,根據服務量給予不同梯次的獎勵補貼。”西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趙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