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汛期,如何科學避險?


全國已全面進入主汛期,連續降雨或強降雨天氣增多,容易引發洪澇、泥石流等災害。如何科學防汛?遇到自然災害又該如何自救?這些知識很重要!

 

 遇到洪水怎麼辦?

 

入汛以來,多條河流出現明顯漲水過程,暴雨區內部分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如果出現洪災,如何防範自救?

 

洪水來臨前——

 

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河流、沿海地帶以及低窪地帶。住在這些地方,當有連續暴雨或大暴雨時,要格外小心。

 

洪水到來前,通常會有一些前兆,如溪水突然變渾濁,流速增大、水位上升;由遠及近如火車般轟鳴的水聲;動植物出現異常反應等。

 

準備好通信設備,收集手電筒、口哨、鏡子、打火機、色彩豔麗的衣服等可作為信號用的物品。

 

洪水來襲時——

 

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

 

洪水來得太快,已來不及轉移時,可以爬上屋頂、大樹、高牆,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

 

被洪水包圍時,盡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有通信條件時,可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洪水態勢和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信條件時,可製造煙火、揮動顏色鮮豔的衣物或集體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緊急求助信號。

 

切記!儘量不要獨自游水轉移;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時,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

 

 遇到城市內澇怎麼辦?

 

在汛期,連續降雨或強降雨天氣增多,增加了形成城市內澇的風險。遭遇城市內澇,該如何避險?

 

關注預警——

 

注意接收氣象和水務部門發佈的暴雨和積水預警資訊。

 

接到預警後,地勢低窪的社區、商場、車庫等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可以用門板、沙袋等築起擋水壩。

 

出行注意事項——

 

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標誌,儘量貼近建築物,不要靠近有旋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地坑等危險區域。

 

不要在涵洞、立交橋低窪區、地下通道等地勢較低的地方逗留。

 

遠離用電設施,發現高壓線塔或電線杆傾倒,要迅速遠避。

 

家中遇內澇積水,應及時切斷電源、燃氣閥。

 

開車注意事項——

 

儘量不要在車裏避雨。開車通過有積水的道路時,如果不熟悉路況,應密切關注防汛警示標誌,切忌冒險涉水。

 

涉水時要打開大燈和雙閃燈,要注意與前面車輛保持較大車距,以防湧浪及帶起的水花進入發動機,造成車輛熄火。深水行車要穩住油門,低速勻速過水,中途儘量不要停車、不要換擋、也不要急轉彎。

 

車輛在深水中熄火時,不要再啟動以防止發動機進水。當汽車外積水進一步加深時,要及時逃生。

 

常備內澇防範用品——

 

家裏可以常備一些內澇防範用品,如哨子、手電筒、救生衣和救生圈等。

 

車裏常備應急錘、五金工具箱等,當車輛被水淹沒時可以嘗試敲擊車窗玻璃邊緣和角落這些容易破碎的位置。

 

 遇到泥石流怎麼辦?

 

泥石流暴發通常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發,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具有突發性強、影響面積廣和破壞力大等特點。泥石流發生前,有哪些徵兆?遭遇泥石流又如何科學逃生?

 

災害徵兆——

 

河水異常。如果河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並夾有較多的柴草、樹木時,說明河上游可能已形成泥石流。

 

山體異常。山體出現很多白色水流,山坡變形、鼓包、裂縫,甚至坡上物體出現傾斜。

 

聲響異常。如果在山上聽到沙沙聲音,卻找不到聲音的來源,這可能是沙石的鬆動、流動發出的聲音,是泥石流即將發生的徵兆。如果山溝或深谷發出轟鳴聲音或有輕微震動感,說明泥石流正在形成。

 

其他異常情況。乾旱很久的土地開始積水,道路出現龜裂,公共電話亭、樹木、籬笆等突然傾斜;雨下個不停或雨剛停下來,溪水水位卻急速下降等。

 

如何逃生——

 

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

 

不應上樹躲避。遇到山洪可以就近爬上樹或者建築物等高處避險,但遇到泥石流則不可取。

 

不要往地勢空曠、樹木生長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選擇樹木生長密集的地帶逃生,密集的樹木可以有效阻擋泥石流的前進。

 

不要停留在低平的彎道凹側,因為彎道處水位較高。也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方。

 

不要往土層較厚的地帶逃生,要向地質堅硬、無碎石,不易被雨水沖毀的岩石地帶逃生 (周圓)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