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海軒)訪澳旅客增加帶動賭收復蘇,但博彩旅遊以外的其他行業,仍面臨壓力。最近更有零售集團於暑假推出無薪假,反映疫後零售業復蘇並非一帆風順。有學者表示,人民幣匯率下跌、週邊競爭、網購發展、內地品牌冒起、旅客消費結構改變等一系列綜合原因,導致近年港澳零售業出現困境。未來需要差異化經營,跟貼旅客喜好變化,加快轉型步伐。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表示,去年港澳對外通關以來,兩地零售業均陷入困境。當中人民幣匯率下跌,港澳元匯率優勢較疫前減弱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週邊競爭、網購發展、內地品牌冒起、旅客消費結構改變等導致。因此不應期望未來人民幣匯率回升,情況就可立即好轉。
疫後,全球各地的航班加快恢復,如內地的國際航線已較去年顯著增加。內地旅客的外遊選擇眾多,其中日本因匯率下跌、消費體驗佳等因素,吸引內地的東北、華北旅客,難免分薄訪澳客源。另外,近年內地品牌迅速興起,價格、品質有一定保證,加上近年經濟前景未明,大眾市場有消費降級趨勢,故價廉物美的內地品牌有其吸引力。
內地網購於疫前已大行其道,疫後更是深入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國際品牌進駐電商平臺,且經常有優惠推廣活動,內地居民習慣網購,難免減少線下消費。此外,內地旅客結構趨向年輕化,關注層面較疫前有所不同,講求體驗、娛樂,對零售的喜好也不盡相同。
內地市場競爭大,不僅零售業、餐飲業,製造業、高科技產業也在快速發展。零售業、餐飲業與本澳的差距不斷收窄,本澳零售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本澳經營成本較內地高,單靠成本難以突圍,未來需要調整心態、重新佈局,尋求差異化經營,強化消費體驗,跟貼旅客消費行為、喜好的變化,加快行業轉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