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日,財政部會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起草了《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備案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未按規定備案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不得用於證券業務活動。對於首次備案的資產評估機構,更是擬採用現場核驗方式進行核查,監管力度顯著加大。
為進一步加強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監督管理,規範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備案行為,近日,財政部會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起草了《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備案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通過嚴格備案管理制度穿透證券評估業務監管全過程,把緊備案入口,暢通備案出口,以抬高行業准入門檻的方式來提升資產評估機構服務資本市場的品質和能力。針對業界爭議較多的“未備案執業”亂象,徵求意見稿提出,未按規定備案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不得用於證券業務活動。對於首次備案的資產評估機構,更是擬採用現場核驗方式進行核查,監管力度顯著加大。
提高市場准入門檻
資產評估機構為證券發行、上市、掛牌、交易等資本市場提供專業服務,對不動產、動產、無形資產、企業價值、資產損失或者其他經濟權益進行評定、估算,為證券市場傳遞獨立、客觀、公正的價值資訊,是保障金融市場公平交易、資訊公開透明的重要力量。
1993年以來,我國一直對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評估業務實行的是行政審批核准制度。2020年3月1日新修訂的證券法實施,規定資產評估機構等證券服務仲介機構,從事證券業務由原先的行政審批核准制改為備案管理制,大大降低了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門檻”。此後,我國證券行業評估機構數量迅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大約有證券評估機構280多家,較備案制改革前增長了4倍多。
隨著證券評估機構數量成倍增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仲介服務機構的品質良莠不齊,甚至出現為了爭奪市場,一些評估機構不惜通過“造假數據”“出具假報告”等方式來進行不正當競爭的現象。
為了提高市場准入門檻,確保從事證券類資產評估業務的仲介機構接受相應的監管,有效防止不合格或未受監管的機構參與市場活動,徵求意見稿提出,未按規定備案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報告,不得用於證券業務活動,明確禁止資產評估機構未備案執業的現象。
徵求意見稿還設置了涵蓋內部管理、品質管理、誠信情況等九個方面的備案要求,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具備與證券評估業務相匹配的專業勝任能力、品質管理能力、風險應對能力等,以更好保護資本市場投資者利益。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高秦偉分析指出,評估機構備案制管理的優勢在於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時間成本,促進市場交易的順利進行。但是在應對防範資本市場風險、提升資產評估服務品質、推動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方面,也暴露出明顯短板和諸多問題,難以全面、有效地滿足維護證券市場規範運行的需要。今年4月13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提出,要進一步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仲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建立仲介機構“黑名單”制度。徵求意見稿提出禁止資產評估機構未備案執業,其實就是嚴格落實新“國九條”精神的體現。此舉可督促評估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和監督,推進金融證券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發展。
明確監管底線要求
根據徵求意見稿規定,資產評估機構首次備案從事證券服務業務應當滿足9個要求。其中3個鼓勵性要求尤其引人關注。
首先,品質控制體系健全且運行良好,鼓勵品質控制體系有效運行3年以上。其次,具備與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相匹配的執業人員,鼓勵資產評估師人數超過40人,其中,過半數資產評估師連續執業3年以上,首席評估師、品質控制負責人具備10年以上評估經驗且在本資產評估機構連續執業3年以上,過半數簽名資產評估師和過半數專案審核人員具備連續5年以上證券評估業務經驗等。最後,鼓勵職業風險基金餘額或者職業責任保險累計賠償限額不低於500萬元。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分析指出,首次進入資本市場的資產評估機構往往存在內部管理不規範、證券評估業務勝任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薄弱等問題,存在市場競爭能力不足服務水準較低的問題。徵求意見稿提出的鼓勵性要求,能正確引導新進入資本市場的評估機構儘快走上發展正軌,為提升服務能力和專業性指明方向。
在體現“柔性監管”的同時,徵求意見稿也提出了“剛性監管”的底線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其法定代表人、首席評估師、品質控制負責人等人員近3年不存在因執業行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受到省級以上財政部門、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的情形,在首次備案過程中不存在被省級以上財政部門、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的情形;資產評估機構近3年不存在因執業行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受到省級以上財政部門、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的情形;備案材料齊備,相關材料和資訊真實、準確、完整,資產評估機構近3 年不存在因備案材料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而未通過、註銷首次備案的情形;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在執業中不存在行賄、受賄等行為。
施正文認為,只有達到監管機構備案要求的資產評估機構才能從事證券服務業務,這是提高相關行業市場准入的門檻和資質水準。資產評估是現代高端服務業,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專業力量,是財政管理中的重要基礎工作。只有專業勝任能力強、有技術優勢的優質資產評估機構才能踏入這一領域,這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整體水準的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投資者合法利益。
持續加大執法力度
近年來,財政部等職能部門持續加大對資產評估行業的執法力度,保持“嚴監管、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資產評估行業違法違規行為,推動提升行業執業品質,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今年5月,財政部披露了2023年度資產評估行業聯合檢查情況。2023年,財政部監督評價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對15家備案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開展了執業品質檢查。檢查發現,15家機構在執業品質、內部治理、品質控制和專業勝任能力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財政部對4家證券評估機構及7名資產評估師作出行政處罰。
2021年2月,財政部對外發佈《加強資產評估行業聯合監管若干措施的通知》,決定由財政部監督評價局、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建立實施資產評估行業聯合監管工作機制,組建聯合檢查組開展年度執業品質檢查,對檢查發現問題進行聯合統一審理,再由財政部、行業協會分別對相關機構及人員實施行政處罰、行業自律懲戒的“雙罰”措施。
徵求意見稿同樣把加大監管力度作為重點,比如對於首次備案的資產評估機構要採用現場核驗方式,改變了以往只有書面核驗的模式。
對於資產評估機構的退出機制,徵求意見稿增加備案註銷機制。根據徵求意見稿規定,對於備案材料或資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資產評估機構或其法定代表人、首席評估師、品質控制負責人、簽名資產評估師等人員因執業行為受到刑事處罰等情形,將直接註銷其證券服務業務備案並予以公告,如果後續再次備案,應自註銷之日起至再次報送備案材料之日已滿3年及以上。
施正文認為,徵求意見稿抬高市場准入門檻、增加現場核驗方式、增加備案註銷機制等規定,其目的就是為了淨化行業,把不符合要求的機構驅逐出行業,讓資產評估與市場需求保持良性互動,確保從事證券類資產評估業務的機構接受有效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風險,進一步壓實仲介機構“看門人”責任。(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