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陝西西安12月2日電(記者 夏冰)保護黃河,法治先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推進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事業與時俱進,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指導、中廣聯合會法治傳媒委員會主辦的“大河遺彩”——《黃河采拍》暨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展演大會系列活動主場,於11月29日十九時在位於西安市雁塔區的陝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全面展開。
“黃河萬裏奔騰水波連山海,長安千年興衰光華耀世界。”在流光溢彩、繽彩紛呈的夜幕裏,歡快的吹打樂聲響起,《廣場快閃旗幟儀仗古樂隊》閃亮登場、為觀眾展演。陝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和西京學院組織的戶外行樂表演,吸引著過往行人和遊客們駐足圍觀。在陝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西京學院博物館館長馬國良和領隊郭曼、著名民族管樂演奏家相隋柱與西京學院教師陳佳怡指導下的這支儀仗古樂隊,吸引著遠近的觀眾注目欣賞。
長安古樂代表性傳承人、陝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李鎧博士指出,由103名大學生志願者組成的旗幟儀仗隊,寓意中國共產黨誕生103年;儀仗隊高舉20面紅旗,寓意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勇進前行。各著56個民族服飾的演員陣容,奏響長安古樂《鬱金香》吹打樂和現代樂曲《我和我的祖國》,中國音樂文化風采世代傳承,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共同心聲響亮傳揚!
《黃河采拍》暨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展演大會在陝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劇場拉開了的序幕。
以長安鑼鼓樂《黃河激浪》開場,將觀眾引、入到黃河波濤豪情奔放的熱烈氛圍裏。讓觀眾感受音樂藝術展現的黃河氣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黃河精神,“大河遺彩”精華薈萃激情綻放。
古塤演奏家鄭濤以一段月夜塤曲引出了陝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復原演奏、首次面世沉寂兩千多年的中國古典交響樂精華版漢唐宮廷大樂《四朝元》片段。完美再現了漢唐盛世的磅礴氣勢。
在“大河遺彩”——《黃河采拍》暨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展演大會系列活動中,隆重舉行了“守護黃河·法治先行”——《黃河采拍》啟動儀式和《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展演大會》會旗交接儀式。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持下,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代表從活動組委會執行主任張占軍手中接過了會旗。
2023年4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第一條指出:“為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安瀾,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本法。同時規定:“國家加強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務院文化和旅遊等主管部門和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完善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體系,推進傳承體驗設施建設,加強代表性專案保護傳承。”學習宣傳和貫徹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守住魂魄護住形體,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謝幕時,觀眾爭相走上舞臺,與進行“大河遺彩”——《黃河采拍》暨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展演的非遺音樂藝術家們合照紀念。執行導演劉戈兵特意安排,讓觀眾們留下這美好瞬間的永恆記憶。
海內外觀眾紛紛稱讚,這演出是黃河文化的精彩呈現,是首次黃河流域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聽盛宴。這標誌著“守護黃河·法治先行”——《黃河采拍》專案正式啟動,“大河遺彩”——《黃河采拍》暨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展演將在沿黃九省區輪流舉辦。明年,將相約在金城蘭州舉行。
黃河是中國的文化的重要標識,黃河黃龍黃土地是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黃河文化是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是體。黃河流域,是中國農耕文明發祥地。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就必須保護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生態系統。黃河文化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是魂體相依的關係,保護黃河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