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原點”

“巧克力島”之稱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位於非洲西部幾內亞灣,經度為零的本初子午線和緯度為零的赤道在此相交,被稱為“世界原點”。1975年獨立以來,聖普始終在探尋獨立自主的發展路徑。近年來,聖普不斷擴大朋友圈,在南南合作中覓得新機遇,踏上發展新征程。

 

這是2023年7月14日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首都聖多美拍攝的海濱風光。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巧克力島”的復興之路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面積僅約1000平方公里,距非洲大陸約200公里,由聖多美、普林西比兩個主島以及若干小島組成,首都為聖多美,全國人口22萬。葡萄牙殖民者15世紀70年代到達這裏,發現火山島肥沃的土壤和熱帶雨林氣候十分適宜種植可哥,於是將可哥引入這片群島。

 

其後數百年裏,大量奴隸被殖民者從非洲大陸帶到這裏,在可哥種植園從事繁重勞作。到19世紀,聖普種植園迅速擴張,可哥產量大增。20世紀初,聖普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哥產地,“巧克力島”稱號由此而來。

 

20世紀以來,巧克力風靡全球,在情人節、耶誕節等各類節日中銷量巨大。但是,聖普作為曾經的最大可哥產地,在1975年政治上獲得獨立時,經濟上卻難以獨立。殖民者帶走可哥產業的絕大部分財富,解散相關管理體系,聖普的可哥產業迅速衰落,經濟陷入困境,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2023年7月15日,孩子們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多美島倫巴大區的海邊休閒。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面對發展困境,聖普政府民眾求變圖存。他們憑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和長期積累的高品質口碑,另辟“有機可哥”賽道,與國際知名巧克力生產商合作,力圖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在外國巧克力公司加大產能投資背景下,本地巧克力品牌不斷湧現,其產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青睞。聖普也由此不斷向高附加值的巧克力製造業邁進。

 

如今,聖普的熱帶雨林依舊鬱鬱蔥蔥,香蕉樹為幼小的可哥樹提供蔭涼,椰子樹則為結果的成年可哥樹遮擋陽光,雨林中掉落的各種果實為可哥種植土壤提供天然養分。在這種自然環境的滋養下,聖普的可哥產業正逐步復興,為這個曾經的“巧克力島”帶來新的希望。

 

2023年7月15日,漁民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多美島倫巴大區捕魚。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世界原點”的可期未來

 

除了復興可哥產業,旅遊業有望成為聖普經濟發展新引擎。聖普擁有壯觀的火山島景觀、優美的海岸線、物種豐富的熱帶雨林、充滿活力的海底世界,並且其國土在全世界最接近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相交的“世界原點”。

 

數千萬年前,隨著地球板塊移動,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島嶼從海底崛起,形成壯麗的火山地貌。島上山峰陡峭,溪流從山上蜿蜒而下,注入深谷,自然景象令人驚歎。由於長期與非洲大陸隔離,聖普擁有許多特有物種。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普林西比岛及其周邊海域列為生物圈保護區。

 

聖普的很多海灘、雨林等景觀仍保留原始風貌。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海龜會來此產卵。環保組織與社區攜手合作,在保護瀕危物種的同時發展生態旅遊,讓遊客與自然和諧相處,獲得獨特的遊覽體驗。

 

這是2023年7月12日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首都聖多美拍攝的聖多美大教堂。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聖多美島以南的小島羅拉什島因其地理位置而吸引不少遊客。該島是世界上最接近“世界原點”的地方,真正的“世界原點”位於海上。羅拉什島為此設立了一座“世界原點”紀念碑,遊客可在此體驗“兩腳踏在兩個半球”的奇妙感受。

 

儘管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較薄弱、瘧疾等傳染病未根除等因素限制了聖普旅遊業進一步發展。今年上半年,聖普僅接待了來自葡萄牙、法國、安哥拉等國的約1.7萬名遊客。作為非洲面積第二小的國家,聖普的遊客接待量遠低於面積更小但名氣更大的塞舌耳,後者在2023年接待了35.8萬名遊客。

 

聖普內閣、議會事務和可持續發展部長盧西奧·馬加良斯說,聖普需要修建更多的高質量公路以提升遊客體驗,還需建設更多醫院,讓前來旅遊、投資、工作的外國朋友更有安全感,讓百姓更健康。

 

這是2023年5月11日,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多美島,中國醫療隊外科醫生兼隊長張鳴(右)為巡診患者檢查。新華社發(第18批援聖普中國醫療隊供圖)

 

南南合作的發展助力

 

9月下旬,一個來自北京的旅遊團抵達聖普。15名遊客在海邊悠然漫步,讚歎美景。在聖普從事旅行接待工作十餘年的來曉娟說,今年以來,她已接待19批共計60名中國遊客,越來越多的中國旅行團和背包客將聖普列為非洲之行的一站。與此同時,有200多名聖普人正在中國求學,期待學有所成後回國建設家園。

 

聖普與中國2016年複交以來,兩國在多領域合作持續強化,交流日益緊密。孔子學院在聖普大學落地生根;中國醫療隊和抗瘧專家組為當地民眾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中國農業技術專家紮根田間地頭,開展技術示範與培訓並建立農業綜合減貧示範村,助力聖普應對糧食安全挑戰。

 

中國援聖普農牧業技術專案組專家彭傑(右)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梅佐希大區指導蔬菜種植戶改善田間管理技術(2024年1月25日攝)。新華社發(中國援聖普農技組供圖)

 

今年9月,聖普總理帕特裏斯·特羅瓦達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並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其間,雙方宣佈將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繼續深化在農業、衛生、基礎設施等傳統領域合作,穩步拓展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藍色經濟等新領域合作。

 

聖普農業、農村發展和漁業部長阿貝爾·達席爾瓦·博姆·熱蘇斯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是我們至關重要的合作夥伴,兩國合作將助力聖普實現農業發展方面的宏偉願景。”

 

聖普新聞網站特拉儂網負責人阿貝爾·韋加對兩國合作成果深有感觸。“雙邊貿易讓聖普企業能夠進入廣闊的中國市場銷售產品。對聖普而言,與中國合作能夠推動國家融入全球經濟,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不斷進步。” (劉萬利 呂誠成 孫毅)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