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大林)澳門電臺時事節目《澳門講場》4日邀請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副局長龐富、科技廳廳長陳祖榮以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委員葉桂林出席,向聽眾總結“1+4”產業中的科技產業發展成果。
節目中,龐富提到,經科局在科技領域重點在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支持本地科技企業發展,二是推動傳統行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用科技,三是促進科技的國際交流合作。局方向科技企業推出的《科技企業認證計畫》目前已為33間本地科技企業提供官方認證,業務範圍涵蓋積體電路、資訊科技、人工智慧、中醫藥等領域。33家科企聘用員工合共約1,300人,年營收規模總計超過 30億元。中小企方面,累計支持超過1,600間傳統企業數位化升級。
葉桂林介紹,去年企業向基金申請資助獲批專案數量同比增長44%,批給金額同比上升近3倍,帶動企業投入超過3,200萬元。今年截至10月,企業申請量比去年全年增長28%,企業開展研發的動能更加充足。他提到,2021年至今年10月,科技基金資助139個產學研合作研發專案,成功配對86組企業技術需求及高校技術供給,並透過產學研合作對接會促成155份合作意向邀請書的簽訂。此外,一批曾獲資助的成果已經實現轉讓或正在轉化。
2021年至今年10月,科技基金共支持19個專案在橫琴應用或轉化,其中8項為重點專案,涉及晶片設計、生物材料、能源物聯網、幹細胞等多個領域。學術方面,澳門科研論文在大灣區城市內排名第4,僅次於廣州、深圳和香港。標誌科研品質指針的引用權重領域影響力指數,本澳平均值排第二,僅次於香港。
產學研成果轉化方面,葉桂林稱,不同行業的成果轉化時長不一,如資訊科技約需2至3年,藥物則需至少10年。但產學研成果轉化的潛在價值非常大,若藥物最終能上市,產值以數十億元計算,過程中亦能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