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古城江蘇南京在寒冬中迎來第十一個國家公祭日。
國旗半降,哀樂低回。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隆重舉行。
87年前,侵華日軍在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古都滿目瘡痍,民眾流離失所。
90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民生參加了國家公祭儀式。1937年的浩劫中,劉民生失去了父親,3歲的他也被日本兵刺傷腿,留下永久的傷疤。“希望子孫後代永遠記住這段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他說。
距南京2000餘公里外的黑龍江哈爾濱,氣溫低至零下十幾攝氏度。13日上午10時,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舉行悼念活動,並同步推出“侵華日軍細菌戰珍貴文物及史料特別展”。在現場,重建完成並開放的“殉難者名單牆”前,眾多參觀者默哀、獻花。“鐵證如山,不容抵賴”“永不忘卻是最好的告慰,努力奮鬥是最好的懷念”……陳列館的留言簿上,留下令人動容的話語。
與之同時,在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序廳內,百餘名幹部群眾代表整齊列隊,氣氛肅穆。現場舉行了默哀儀式,隨後人們依次向象徵抗日英靈浩氣長存的金字塔形臥碑敬獻蠟燭。
此次“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以“昭昭前事 惕惕後人”為主題。除了悼念活動,博物館還組織了相關圖片展等活動。山西遊客閻晶穎說:“歷史從沒有遠離,悲劇絕不能重演。我們這代青年人不能患上歷史健忘症,要扛起肩上的使命,不懈奮鬥。”
上海寶山,空氣濕冷而凝重。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下沉廣場內,社會各界代表敬獻花圈,隨後全場肅立默哀。
當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推出了《人類的浩劫: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分8個部分揭露日軍暴行。副館長王玉峰說:“紀念戰爭是為了制止戰爭,銘記災難是為了避免災難,希望人們通過重溫歷史,懂得和平來之不易。”
(蔣芳、邱冰清、楊思琪 劉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