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與澳門經濟學會發佈二零二四年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 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打工仔工資不變

 

本報訊 (記者 海軒)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與澳門經濟學會於今年一月至十二月合作展開“二零二四年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的工資保持不變,但也有近一成的受訪者收入減少;整體工作滿意度平均得分為六點一九;與二零二三年的調查相比,此次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於工作的憂慮程度略有減輕,下降了四個百分點,但仍有五成二受訪者對當前的工作環境持有憂慮。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會長林倫偉、工聯權益委員會委員林子俊、委員梁敏妍、工聯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展濤、助理研究員蔡靖瞳,以及澳門經濟學會理事朱深勇出席該調查發佈會,介紹有關內容。

 

收回有效問卷二千零五十一份

 

是次收回有效問卷二千零五十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的工資保持不變,兩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有增加,但也有近一成的受訪者收入減少,如遭遇減薪;三成六的受訪者認為黑工問題依然嚴重;整體工作滿意度平均得分為六點一九;四成二的企業營業額恢復至疫情前的七成至九成,並且仍有近一成的企業營業額恢復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過半受訪者對工作環境有憂慮

 

與二零二三年的上一次調查相比,此次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於工作的憂慮程度略有減輕,下降了四個百分點,但仍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約五成二)對當前的工作環境持有憂慮,當中,有一成一受訪者感到十分憂慮,原因主要是競爭激烈、行業前景不佳以及年齡偏大。在轉職或轉行的意願方面,一成一的受訪者表達了這樣的打算,相當於大約每八至九位受訪者中就有一位有此意向,這一比例較上一次調查下降了三個百分點。

 

是次調查中,受訪者每日工時平均為八點三七小時/日。林倫偉提出,針對隱形工時過長的問題,建議賦予雇員“脫機權”,鼓勵企業尊重員工私人時間,避免雇員下班後仍受通訊軟體遙控進行工作,以促進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應全面檢討和優化《勞動關係法》,以強化雇員權益,包括超時工資、欠薪追討、假期制度、最低工資、解雇賠償及產假等方面的法律保障。

 

超四成受訪者望更多在職培訓

 

調查反映,超過四成受訪者期望更多在職培訓,尤其是二十六至四十五歲的中青年群體需求迫切。林倫偉建議,提供市場導向的職業技能培訓,擴大覆蓋面,並為中年雇員設立獎學金,將認證納入晉升與薪酬考慮,激勵持續學習。以及提倡鼓勵企業聘請中高齡人士,推進長者專項計畫,建立專業培訓基地和官方平臺深化政府、企業與教育機構合作,完善新興產業培訓,為傳統行業提供轉型培訓,以適應產業結構變革。

 

黑工問題仍嚴重

 

林子俊則指出,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年初查獲六百三十名非法工作者,顯示黑工問題仍嚴重,以及認為實施近十五年的《聘用外地雇員法》部分條文已不合時宜,他呼籲提升執法效率,強化部門協作,實施精准檢查,加大處罰力度,並嚴格審核外地雇員引進標準,確保僅在本地勞動力不足時引進,以維護勞動市場的健康發展和公平競爭。

 

梁敏妍提出建議細化職業配對流程,推動企業明確崗位需求,並根據求職者背景進行精准推薦。她呼籲企業,提升福利待遇,提供求職者面試技巧、職業規劃及技能培訓等全方位支持。此外,提出建立線上配對平臺及即時回饋系統,設立面試後跟進機制,幫助未成功配對者持續提升,找到合適崗位。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