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四新”產業發展成勢 澳門多元發展獲更有力支撐

本報訊 桂英濠江、珠江水域相濟,在歷史長河中,往返於琴澳的片片帆影仿若靈動的絲線,編織起兩地產業互通的初貌。時移世易,如今的澳門,欣欣向榮城市面貌的背後是新興產業集群的強勢崛起,隔水相望的橫琴仿若充滿生機的試驗田,為澳門的未來承載更多夢想、譜寫更多華章。

 

12月19日上午,正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考察,肯定合作區成立3年多來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彰顯。


 

2009年至今,習近平同志已五次考察橫琴。橫琴也從“新區”蝶變為“粵澳深度合作區”。依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使命,合作區大力發展“四新”產業,即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逐步築牢對澳合作產業根基。

 

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橫琴“四新”產業增加值216.0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7.8%,提前完成合作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澳資企業總數超6500戶,產業增加值達26.29億元。合作區已成為內地澳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持續為澳門發展啟動新動能。

 

創新聚能添翼 “四新”產業浪潮澎湃

 

“像這樣一小瓶,裏面含有大約10萬億根納米銀線,非常細微,肉眼看不到。”在合作區天沐琴臺展示廳,納金科技董事長雷震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著自己公司的“王牌”產品。

 

3年前,借合作區成立東風,雷震將總部遷至橫琴·澳門青年創業穀,憑藉政策優勢與產學研資源,專注納米金屬材料研發與產業化。3年間,納金科技在橫琴迅猛成長,手握中國最早的納米銀核心材料發明專利,成為行業翹楚。

 

小小的納米銀線,見證了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廣闊天地成就創業夢想。合作區成立3年多來,科創產業規模日增,湧現出多家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多家高成長澳資科技企業。合作區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2家,其中澳資企業16家;有國家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1家,其中澳資企業4家。截至2024年11月,橫琴累計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創業專案898個,其中澳門專案815個。

 

在橫琴島西部,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粵澳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創新載體星羅棋佈,一批攻克“卡脖子”技術的高端製造業企業、科研機構紮根其中,推動科研創新成果落地開花。以粵澳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園為例,2021年合作區成立後,該產業園憑藉專業孵化服務、充裕投資基金與先進公共技術平臺,吸引集創北方、璧仞科技等知名積體電路企業及公共服務平臺入駐。2023年,合作區積體電路規模以上企業營收近29億元,標誌著以積體電路設計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已初步成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與積體電路產業園一路之隔便是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新開業的琴澳中醫藥文化街古韻十足,吸引了眾多遊客。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合作區重點發展的“四新”產業之一,該產業園通過“以醫帶藥”,助力9家企業13款產品獲莫三比克植物藥註冊批文,3家企業11款產品獲巴西中成藥註冊備案上市許可,讓“中藥香”飄向世界。

 

2024年5月,“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澳門設計”標誌發佈,一批“橫琴生產+澳門監製”產品打入澳門及葡語國家市場。截至2024年5月,共有3家企業7款產品提交標誌使用申請,其中6款已獲授權,涵蓋中成藥、大健康食品等澳門特色優勢產品。

 

截至目前,合作區已構建起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囊括30家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孕育了超過1萬家科技型企業。此外,澳門高校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橫琴分部、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珠海·橫琴)、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等多個創新平臺相繼入駐,為澳門科創產業拓展空間。

 

利好蓄勢見效 澳資企業加快聚集

 

“一定要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堅定落實規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橫琴,為橫琴發展把舵定向。

 

隨著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橫琴金融30條”、鼓勵類產業目錄及支持澳資企業發展扶持辦法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越來越多澳資經營主體紮根合作區,逐步構建“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用”琴澳聯動新模式。

 

統計顯示,合作區自2021年成立以來,中央各部委出臺雙“15%”稅收優惠政策、“海關20條”等支持檔30餘份;合作區出臺支持“四新”產業發展等政策50餘項,從企業引育、技術攻關、人才引進等方面全方位助力企業落戶。

 

2024年3月,合作區實施分線管理,免保稅貨物經橫琴口岸暢行無阻,琴澳“出海優勢”凸顯。一些國內頭部企業,以及澳資企業紛紛佈局。不少澳門企業家表示,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聯繫緊密,葡語國家成為澳門企業拓展重點,橫琴可借澳門國際化優勢、對接葡語國家窗口作用,以跨境電商破局,開拓對外開放新路徑。

 

下半年,合作區出臺促進跨境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加速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南光(橫琴)物流中心和澳門國際機場橫琴前置貨站,攜手澳門共促跨境商貿與物流業發展。

 

以分線管理政策落地實施為突破口,合作區還持續優化跨境金融管理、市場准入等重要領域,加快琴澳兩地資金流和資訊流等各類要素流動。2024年4月,合作區正式構建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大幅提高與澳門等境外資金往來的便利化程度。

 

除了充分用好多功能自由貿易帳戶帶來的發展紅利,合作區還積極佈局數字經濟,印發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方案。目前,合作區內已有8家運營機構提供數字人民幣開立、兌換、場景推廣等服務,並逐步在政務服務、批發零售、教育醫療、交通出行、旅遊住宿、智慧校園、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搭建試點應用場景,擴大數字人民幣覆蓋人群。

 

與此同時,2024年琴澳文旅一體化再傳佳音,“內地居民多次往返澳琴‘團進團出’”“一簽多行”等政策啟動文旅春水。此前,橫琴憑藉跨境旅遊產業鏈與創新政策,遊客量、旅遊收入雙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橫琴遊客接待量近1100萬人次,同比增長27%,旅遊收入26.6億元,同比增長18%。

 

新政策落地後,橫琴與澳門攜手推出“澳琴同遊激勵計畫”和“一程多站”旅遊線路,拓展文旅融合空間。12月2日開通的澳門輕軌橫琴線,更為琴澳之間的跨境通行提供了新的便捷方式。從輕軌蓮花站上車,僅需兩分鐘就可到達橫琴口岸,進一步助力澳門更好融入大灣區。

 

隨著琴澳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橫琴將充分用好中央給予的各項支持政策,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陳秀岑)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