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8月1日從中央網信辦獲悉,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近日聯合印發通知,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資訊內容管理主體責任,規範“自媒體”醫療科普資訊發佈傳播行為,防範虛假醫療科普資訊誤導公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醫療科普行為是以提高公眾的醫學健康科學素養為目的,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生產傳播預防或治療疾病等相關知識的行為。通知從分類核查認證帳號資質、清晰展示帳號資質資訊、嚴格標注醫療科普資訊來源、認真做好資質核驗工作、嚴禁無資質帳號生產發佈專業醫療科普內容、強化網路行為規範、嚴禁違規變相發佈廣告、嚴處違法違規資訊及帳號等方面,對網站平臺作出規範。
其中,在嚴處違法違規資訊及帳號方面,網站平臺應堅決清理傳授無底線蹭流量打造“網紅醫生”、借兩性健康知識傳播色情擦邊內容、利用AI編造發佈涉醫領域同質化文案、編造健康故事售賣商品或藥品、假冒醫生身份開展科普、為售賣保健品鼓動拒絕就醫等違法違規資訊。對存在不按要求或虛假標注資訊來源、無資質認證且持續生產發佈專業醫療科普內容、違規發佈廣告、不遵守醫療科普行為規範等問題的帳號,要依法依約採取取消互動功能、清理粉絲、取消營利許可權、禁言、關閉等梯度措施。
通知要求,各級網信部門應加強對網站平臺的督促指導,強化醫療科普領域“自媒體”帳號的規範管理,加強相關違法違規資訊及帳號的處置。各級衛生健康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應指導醫院加強對中西醫醫務人員網路行為的規範管理,對存在不良網路行為的醫生等,依法依規依紀予以處理。持續加大中西醫相關醫療科普知識供給力度,將更多權威、專業的健康知識,以多樣親民的形式傳達公眾。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應當依據職責,強化互聯網商業行銷活動監管,依法查處變相發佈醫療廣告等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