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盼吾兒同心,老宅常傳笑語。”今年3月,當山東省鄒城市綜治中心調解員將轄區居民李先生生前留下的這句話讀給他的兩個兒子聽時,兩人淚流滿面。李先生的兩個兒子曾因家庭遺產分割發生糾紛。為化解矛盾,綜治中心入駐法官聯合專業調解員、心理諮詢師及社區黨支部書記組建專班,融情於理、寓法於調,最終讓兩人握手言和。
“以和為貴、法德兼治,是政法機關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的重要指引。我們以推進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為抓手,聚起各方合力,推動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濟寧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白平和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濟寧市持續擦亮“和為貴”糾紛化解品牌,有效提升了源頭解紛、服務群眾的能力水準。今年以來,全市各級綜治中心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5.41萬件,調解成功4.56萬件,調解成功率達84.3%。
織密“聯動網”
“沒想到矛盾解決得這麼快!”4月12日,在微山縣綜治中心調解室,居民徐某簽完和解協議後道出了心聲。當天,徐某與黃某因瑣事衝突引發輕微傷害,自行調解未果後通過綜治中心窗口反映訴求。中心立即啟動聯調機制,聯動公安、信訪等力量及金牌調解員合力攻堅,僅用6小時便促成雙方和解簽約,3日內賠償到位,高效化解了糾紛。
織密協同聯動網路,聚資源、合力量。近年來,濟寧市圍繞“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目標,在綜治中心安排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共同入駐。公安機關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強化對轄區內非警務矛盾風險隱患監測預警處置;檢察機關完善以檢察聽證促糾紛化解等機制,促進民事糾紛妥善解決、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法院通過司法建議等方式依法有序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司法局強化對各類調解指導,整合基層法治力量,提升前端預防與就地化解質效。
據瞭解,目前,濟寧市級綜治中心確定了12個常駐部門和7個輪駐部門,推動訴調對接“一站式”服務模式落實落地。各縣(市、區)結合實際,選擇常駐、輪駐部門。全市各級綜治中心共入駐業務部門1928個、調解組織4389個,調解事項覆蓋鄰里糾紛、婚戀家庭糾紛等30餘種矛盾糾紛類型。
構建“綜治+”
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濟寧市依託綜治中心平臺,通過構建“綜治+”多元協同機制,推動調解與復議、訴訟、仲裁、信訪有機銜接,做到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具體實踐中,市司法局在市縣兩級中心設行政爭議調解窗口及便民利企聯繫點,開通涉企“綠色通道”實現即收即受。市縣兩級法院在中心設法律諮詢、訴調對接等服務窗口及共用法庭,調解員可線上聯系法官獲取指導。市仲裁委整體入駐綜治中心,並與市司法局共同制定《關於推進商事仲裁入駐縣級綜治中心的指導意見》,確保仲裁調解全覆蓋。
同時,信訪部門設獨立接待區,引導來訪群眾優先調解,對堅持信訪且無法導入法定程式的訴求依法辦理。市縣兩級綜治中心設立法律諮詢窗口,指派律師事務所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濟寧市各級綜治中心依規受理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99%以上,89.87%的矛盾糾紛化解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
做實“微調解”
“工友情誼20年,石板哪有兄弟情!”今年5月9日,在曲阜市尼山鎮的一個工地上,網格員史超群用一句暖心話語勸導緩和了因落石糾紛發生爭吵的兩名工友。史超群將兩人請進村頭“和為貴”調解室,釋法理、明責任,短短15分鐘便促成賠償協議。
史超群是濟寧市1.09萬名專兼職網格員中的一員。目前,1.08萬個網格中的1.09萬名專兼職網格員每天守在自己的“責任田”中,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微小矛盾現場化解,做實“微調解”。
為了強化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化解,濟寧市組織網格員、“五老”鄉賢、物業人員等力量進入村(社區)調解委員會開展“隨排隨調”,對無法化解或調解不成的,上交綜治中心調解。
如何確保每一件矛盾糾紛都被“閉環”解決?濟寧市制定全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細則和評估辦法,對重點事件明確責任部門,建立台賬、兜清底數、跟蹤化解。制定社會穩定風險隱患排查處置工作流程,進一步細化工作重心、壓實工作責任。
同時,建立責任部門領辦、牽頭部門協辦、綜治中心督辦的“三辦”聯動工作機制,即職責明確的矛盾糾紛由中心流轉職能部門,邊界不清、職責不明的由綜治中心明確牽頭部門協同辦理,重大疑難事項由綜治中心組織會商確定意見。綜治中心綜合運用平臺督辦、提請黨委政府督辦、電話回訪等方式,對久調不決事項全程跟蹤督辦。
今年以來,濟寧市綜治中心共對45件複雜矛盾糾紛進行重點督辦,有效推動了一批“骨頭案”“釘子案”的實質性突破和化解。 (李娜 孔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