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一張快遞面單能“扒”出多少個人資訊?除了上面顯示的姓名、手機號、地址,還可以通過手機號查到微信、支付寶等帳號,進而瞭解到你的興趣愛好、家庭成員等資訊。自2015年11月推行快遞實名制以來,關於快遞行業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探討一直沒有停息。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很多公民資訊洩露案件都發生在快遞物流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11月1日起施行的個人資訊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個人資訊安全的系統性、綜合性法律,其中涉及的所有個人資訊保護內容快遞行業必須遵守,要以個人資訊保護法施行為契機,完善快遞行業的個人資訊保護制度,特別是隱私面單功能的全面推行。
快遞面單資訊裸奔嚴重
“您好,您的一個快遞丟了,現在需要給您雙倍賠償。”在對方準確報出自己姓名、快遞單號後,楊女士對這位自稱是某快遞公司的客服人員深信不疑,該“客服人員”表示將支付180元的賠償費用,但需要她在手機上進行操作。最終,在一步步“指導”下,楊女士竟然轉給了對方16萬元……前段時間,一位擁有近百萬粉絲的UP主在網路發帖哭訴了自己因快遞資訊洩露而被電信詐騙的過程。
近年來,因快遞單洩露個人資訊遭遇詐騙、入室盜竊的案例不時見諸報端。
前不久,浙江省嘉善縣人民檢察院在對一起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中發現,犯罪嫌疑人買賣的部分公民個人資訊就是通過快遞行業獲取的。
隱私面單功能推行遇冷
通過對快遞面單上的個人資訊進行部分隱匿,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快遞面單洩露個人資訊的情況出現。
事實上,自從2016年6月京東開始試行推廣“微笑面單”,利用技術手段以笑臉代替部分使用者姓名和手機號資訊開始,各大快遞平臺就陸續推出了“隱私面單”服務,在快遞面單上用“*”來代替中間幾位手機號碼和用戶的名字、地址,以此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資訊。
但一家快遞驛站的工作人員直言,不論是對快遞平臺,還是快遞驛站和快遞員而言,隱私面單都有點“不受待見”。一方面,隱藏資訊需要專門系統的支撐,還要為快遞員配備手持終端,對快遞平臺和快遞驛站來說增加了成本。對快遞員而言,因為不能直接從面單上獲取詳細地址,也比直接配送要麻煩。
細化隱私面單實施標準
考慮到成本費用、派件效率等問題,劉俊海認為要快遞平臺主動全面推行隱私面單功能,積極性可能不高,應該從法律制度上進行完善。
2009年郵政法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後,我國快遞業迅猛發展。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快遞暫行條例》於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劉俊海認為,作為首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在個人資訊保護法實施後,也應考慮對《快遞暫行條例》關於個人資訊保護方面進行修改完善。他建議將全面推行隱私面單制度的相關內容加入其中,隱私面單要作為快遞平臺“應當”提供的服務,快遞面單上使用者資訊應預設為隱藏狀態。要通過頂層設計來督促各快遞平臺儘快全面落實隱私面單功能。(趙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