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詐案件背後警惕“幫信”陷阱

  本報訊 當前,各類電信網路詐騙呈現鏈條完整、分工明確的特徵,增加了騙局的迷惑性和防範打擊難度。這其中,一些人從事虛假帳號註冊、手機卡銀行卡開卡、買賣或提供接碼”“跑分服務,有的明知故犯,有的貪圖小利,最終走上違法甚至犯罪的道路。2021年以來,按照公安部淨網2021”專項行動部署,警方破獲多起涉嫌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以下簡稱幫信罪)案件。

  三類幫信活動呈高發態勢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期發佈的2021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資料,從起訴罪名看,排在第4位的是幫信罪,共79307人,同比上升21.3倍。

幫信罪全稱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是以傳統共同犯罪理論為根據在刑法中增設的罪名。記者梳理北京警方破獲案件發現,當前三類涉嫌幫信的違法犯罪突出。

——幫助境外詐騙團夥跑分洗錢。20214月至9月初,犯罪嫌疑人常某雇傭多人在石景山某處房屋內,使用境外社交軟體接收上游犯罪嫌疑人的贓款轉移任務單。接單後,團夥人員使用伺服器設在境外的兩款平臺,將贓款轉至下一級銀行卡中,每日跑分金額數百萬元。

  ——為詐騙團夥非法獲取並提供批量社交媒體帳號、解封封禁帳號。在海澱公安分局打掉的涉嫌幫信罪團夥中,多名嫌疑人自202010月開始通過非法技術手段批量註冊某交友App帳號,賣給境外詐騙團夥實施殺豬盤類詐騙使用,共獲利140余萬元。

——提供收發短信驗證碼服務。在密雲公安分局破獲的一起涉嫌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案中,嫌疑人王某利用職務便利,在全國多地以30元每張的價格向施工工地等招工單位大量收購辦理實名電話卡2000余張,為他人提供接收驗證碼的違法行為。

有人貪圖小利被坑

記者瞭解到,有不法分子以利益為誘餌誘導部分群眾開卡,或對外宣稱高價辦理銀行卡、對公帳戶,一些群眾貪圖小利入坑,在不法分子因幫信罪落網後,自身也進入了懲戒名單。

今年26歲的張娜(化名)在辦理入職手續時被單位告知自己提供作為工資卡使用的銀行卡是凍結狀態。據張娜回憶,這張卡是在上大學期間被忽悠代辦的,當時一共開了5張,她自己得到300元錢。從其調取的銀行流水來看,這些銀行卡的交易資金都是進入後當天被轉走。一位元經驗豐富的反詐民警告訴記者,這種情況明顯是被用於電信網路詐騙,成為工具人凍結銀行卡還不是主要問題,她很有可能被列入懲戒名單,將對她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位民警說。

受訪公安民警和法律從業者認為,要進一步加強針對幫信罪典型案例的宣傳,深刻揭示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危害,加強警示教育,特別是針對在校學生、勞動密集型用工企業,提高群眾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的意識和能力,築牢防範打擊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的堅固屏障。(據新華社)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