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宣傳廣告給學歷提升埋下“陷阱”


  學歷,不代表能力;沒有,卻處處受限”“學歷不夠,找高薪工作、想升職加薪、評職稱,難!當下,學歷提升廣告以網頁、彈窗、視頻等形式充斥著各種社交平臺,不少人的學歷焦慮被廣告不斷放大。

對於想提升學歷獲取更多機會又沒有充足時間學習的人來說,廣告所言的輕鬆上名校,舒服拿文憑顯得格外誘人。然而,真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

 

包獲文憑”“不過退款等廣告語誘人

 

  包過”“包畢業”“包獲文憑”“學信網可查”“不過退款”……20216月,劉平(化名)在網路平臺上看到了某線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發佈的廣告。

  我準備報名一級建造師資格考試,無奈因為學歷問題受限,看到可以辦理大專學歷很心動。然而,在劉平向教育機構轉帳3000元後,機構卻並沒有兌現承諾,甚至沒有為劉平報名入學,劉平要求機構退款也始終無果。

  全國所有有資格開設網路遠端教育的學校,我們都有授權。招生中,為了向學生證明權威性,另一家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呂老師如是說。

  然而,記者隨機查詢了幾所經教育部批准開展現代遠端教育試點高校的官網,發現該教育機構均不在官方授權的學習中心之列。此外,該教育機構聲稱北京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專升本學費為10400元,通過機構報名不收取額外費用,還可以辦理分期付費。但記者向該高校本部學習中心核實後,發現學費實為8400元。

  202110月,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廣告發佈管理的通知》,要求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廣告不得出現無需學習”“無需上課等虛假違規內容,不得出現快速取證”“免考包過”“考不過退款等對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

發佈包過’‘包獲文憑等虛假廣告不僅公然挑戰了國家繼續教育制度,也違反了廣告法的有關規定,應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佈,消除影響,並處以罰款,甚至吊銷營業執照。北京星竹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郝旭東說。

 

無需學習背後有貓膩

 

  無需學習”“無需上課,如何實現包過

  在教育機構的解釋中,一種名為助學助考的方式浮出水面。助學助考不用自己刷課、寫作業,考試只需要配合刷臉就行,答題由教研老師負責,畢業論文也能代寫。每學期多交1200元助學助考費即可。在某教育機構工作人員孫老師的口中,這是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處理

  如果作弊被發現怎麼辦?對此,孫老師給學生的答覆是我們都是跟大學直接對接,你怕什麼呢?然而,在他發給學生的《成人教育委託協議書》中卻赫然寫著:考試中所有的作弊等違法行為及其後果與教育機構無關,由學生自行承擔責任。

  不用考試就能拿到學歷,不是販賣文憑嗎?把文憑當成一種生意的做法損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秩序。”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通過運作讓學生拿到文憑的機構屬於違規經營,而免考包過之類的資訊滿天飛,也折射出監管不力的問題。

近期,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改革徵求意見,改革內容之一便是提高線下教學的學時占比。教育部還發文要求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與管理,對違規辦學情況嚴重的高校取消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資格。

 

違規操作下沒有受益者

 

  一些高校已經暫停2022年網路教育招生,強烈建議儘快報考,不要等到以後報考門檻變高、拿證要求變嚴才後悔。在某教育機構的宣傳中,免於受到更規範的管理成為催促考生報考的理由。

  學歷繼續教育擴大了人們可選擇的求學機會,推動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貨真價實的學歷提升值得鼓勵。但取得文憑的難度和它的含金量是相當的,免考包過等廣告對於繼續教育的形象是一種嚴重傷害,甚至會導致對學歷繼續教育的歧視,認為學歷提升就是花錢買文憑。違規操作之下,沒有真正的受益者。熊丙奇表示。

  如何治理繼續教育中的亂象?熊丙奇認為,監管部門應該嚴查網路平臺、自媒體發佈的虛假廣告資訊,查處、取締進行違規經營的學歷繼續教育機構;高校要守住底線,引導受教育者選擇合法正規的機構,並保證課程教學品質;受教育者也應轉變觀念,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而是關注教育品質與自身的能力提升。

  事實上,對於如何避開學歷提升中的這些陷阱,一些高校發出關於網路教育招生宣傳的鄭重聲明,表示從未授權任何個人或仲介機構代理招生和代收費用,請考生切勿相信包過班”“包畢業等虛假宣傳,通過學校官方網站查詢授權學習中心名單,並防範非法冒名網站。

  因教育機構虛假廣告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可以要求機構賠償。郝旭東說,除了承擔民事責任外,如果情節嚴重,教育機構可能因虛假廣告罪受到刑事追究。而代寫論文可能侵犯著作權,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違規操作替考則涉嫌代替考試罪。(時斕娜)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