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玉)因應原紅街市攤販已順利搬遷至臨時紅街市,市政署隨即啟動紅街市進行圍板、環境衛生整治及滅鼠等前期工作。在紅街市週邊經營的小販,已由原來“背向商鋪,面向紅街市”的經營方向,改為“背向紅街市,面向商鋪”,在原位置或周邊合適位置繼續經營,無須休業。經聽取紅街市週邊小販對改動後經營環境的意見,市政署3月31日亦作出優化措施,調整攤位空間及地盤圍板範圍,減低對小販及行人的影響。
紅街市是本澳唯一仍然維持原有公共街市用途且被評為不動產類別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整修工程須兼顧保育,包括保留外牆、屋面、中間十字型塔樓及樓梯等具時代特色的建築元素,同時優化設備設施,包括安裝空調系統,設置升降機、無障礙升降臺,增設卸貨台、貨運斜坡道及出入口等,以改善街市營商環境。同時,還會增加街市公廁的空間及男女廁格的比例,為市民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
街市整修工程預計於5月開展,市政署將聘請協力廠商進行施工品質監督及工期控制,現場安裝測傾儀及沉降儀,監察紅街市在施工過程的即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