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營商環境法治沃土 各地政法機關打出組合拳推動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
來源: | 作者:杜洋 | 發布時間: 65天前 | 70 次瀏覽 | 分享到:

5月21日,商務部發佈《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準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四方面16項政策舉措,把國家級經開區工作放到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謀劃,力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作出新的示範。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各地政法機關積極創新服務機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索推出多項務實舉措,全力營造穩定、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江蘇省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立足國家級經開區戰略定位,創新打造“經心護航”檢察品牌,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法治保障。2024年以來,該院辦理涉企案件54件112人,幫助企業挽回損失200餘萬元。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犯罪,今年1月至8月,集中履職辦理知識產權案件14件。

 

……

 

為進一步優化國家級經開區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健康發展,各地政法機關堅決築牢企業發展安全防線,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以法治利劍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我院與濱海新區公安局、濱海新區法院、中國人民銀行濱海新區分行等七個部門構建戰略合作關係,圍繞案情互通、資訊共用、執法互助等建立常態化合作協調機制,打通部門資訊壁壘,實現優勢互補,協同打擊經濟金融類犯罪。”濱海新區檢察院檢察長張雲琦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該院構建以“線索通報+類案檢索+聯合會商+風險提示”為主要路徑的惡意訴訟協同治理模式,實現法律監督關口前移、案件風險協同研判、懲治措施一體推進。

 

位於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的酷樂公司(化名)是國內知名文化創意企業,其研發銷售的“酷派”品牌木質立體拼接玩具受到市場追捧。

 

2023年底,消費者王先生向酷樂公司反映,自己在某網店購買的“酷派”玩具與公司實體店品質不同。酷樂公司經鑒定確認,王先生網購的這批玩具為盜版,侵犯了其註冊商標權,遂於2024年3月報案,警方隨即立案偵查。經警方查明,假貨源頭指向原酷樂公司客服主管劉某,其辭職後夥同他人擅自複製熱銷玩具並出售給多人,銷售金額高達359萬餘元。

 

2024年8月,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對劉某等3人批准逮捕,於2024年11月8日提起公訴,當地法院以假冒註冊商標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四年四個月,並處罰金180萬元。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分別向酷樂公司、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發出加強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反不正當競爭的檢察建議,均被採納。今年8月7日,辦案檢察官對酷樂公司進行回訪獲悉,該公司已根據檢察建議逐項完善了風險管控制度。

 

提升糾紛化解效能

 

“我們同意調解方案。”7月11日,隨著螢幕兩端企業代表的共同確認,一起糾纏近一年、標的額達533萬餘元的買賣合同糾紛迎來轉機。

 

從線上調解到達成協議僅用兩小時,從司法確認到貨款全部結清不超過17天——這起訴訟在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法官與特邀調解員的協同推進下,迅速找到了圓滿的解決方案。

 

面對商事糾紛頻發帶來的訴訟壓力,蘇州工業園區法院創新打造“法耘暖商”司法服務品牌,構建起“法院+商會+專業調解”的立體化糾紛化解矩陣。通過聯動工商聯及8家行業商會,法院將調解觸角延伸至企業“家門口”,利用商會熟悉行業規則、掌握企業需求的特點,有效克服調解過程中的“效率瓶頸”。

 

蘇州工業園區法院副院長曹黎豐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法院通過先行調解累計化解商事糾紛3749件,其中調解成功3012件,撤訴737件,實現便捷、實質性化解商事糾紛,為企業降成本、減訴累。

 

為更好地化解金融糾紛,護航實體經濟發展,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人民法院)建立“經貿融合”金融審判工作機制,包括建立“法院+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聯動機制,創新“預防、調解、速裁、執行”全鏈條閉環解紛模式,通過源頭預防、前端調解、繁簡分流及聯動執行,為金融主體提供多元高效解紛路徑。自該模式實施以來,鄭州經開區法院金融糾紛的調解成功率達到31.03%,速裁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縮短至10天,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司法保障。

 

江蘇省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政法和社會事業局(司法局)多層面吸納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各行業領域專業人才進入調解隊伍,推動調解隊伍從“經驗型”向“專業型”轉變升級;聯合當地法院,建立制度化調解流程指引,制定最優解決方案,有效提高解決矛盾糾紛的效率。

 

構建多元保護格局

 

如何進一步拓寬經開區法律服務覆蓋面,確保法治供給與市場主體法治需求的精准匹配?對此,各地政法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隊伍下沉,協同聯動凝聚護企安企合力,構建多元保護格局,打通經開區法律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面對知識產權侵權、商業秘密洩露、內部貪腐等企業“成長的煩惱”,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於2024年初創新推出一次原因分析、一套對策建議、一輪堵漏建制等“六個一”企業防案顧問工作機制,已為18家企業提供“防案錦囊”,法治服務惠及企業500餘家。

 

8月28日,在黑龍江省司法廳的支持和幫助下,省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工作站正式設立。該工作站聚焦企業法律服務需求,整合律師、公證、仲裁、調解等資源,打造“全鏈條、全週期、精准化”的法律服務模式,通過定期開展“法治體檢”、組織專項培訓等方式,為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力。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強化多部門協同聯動,保證法治服務措施的有效落地。天津濱海新區檢察院緊扣知識產權綜合保護鏈條,與天津市法學會、濱海新區法院、濱海新區知識產權局、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家單位簽訂《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六方合作框架協議》,形成“司法+行政+行業協會”多位一體的保護格局;2025年以來,哈爾濱新區司法局聯合區民社局、區總工會,組織哈爾濱仲裁委、律師事務所、新區公證處等組成志願服務團隊,形成服務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從江南水鄉到塞北大地,從東部沿海到內陸腹地,政法機關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推動企業權益保障機制建設,有效提升經開區的法治服務水準。

 

隨著一系列法治“組合拳”的落地見效,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軟實力”正不斷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確保經開區沿著法治軌道行穩致遠。(杜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