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其中提出,要加快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汕頭、湛江、韶關為極點,軸帶支撐、多向聯通的“一中心三極點”綜合交通佈局。
深港珠澳強連結
《規劃》提出,構建高效聯通的大灣區快速交通網,將以強化極點聯繫、聯通珠江口兩岸、連接內地與港澳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等級公路為骨幹的大灣區快速交通網。
在加強與港澳交通銜接方面,《規劃》提出,加快深圳東部過境公路建設,規劃研究港深西部快軌,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 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
這意味著,港珠澳大橋有望通過改造,從“單Y”變成“雙Y”。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目前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于珠海洪灣立交。
早在港珠澳大橋規劃階段,就曾有“單Y”和“雙Y”方案之爭。“雙Y”指港珠澳大橋東邊連接香港和深圳,西邊連接珠海和澳門。
上述方案被認為可提高大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加強深圳同香港、珠江西岸珠海、澳門的合作有長遠意義。
伶仃洋通道規劃加速
在完善珠江口通道佈局方面,《規劃》提出,推進深圳至江門鐵路、佛莞城際鐵路、中南虎城際鐵路等鐵路通道建設,研究論證以鐵路功能為主的伶仃洋通道,謀劃深圳至中山城際鐵路。
伶仃洋通道一直備受關注。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珠海將攜手深圳推進伶仃洋通道規劃。同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也發佈《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銜接規劃研究》的項目中標公示,明確深圳側的走向,未來有望30分鐘從深圳前海直達珠海。
目前,珠江口東岸、西岸目前尚缺乏更多交通連接管道,深圳與珠海直線距離不到50公里,但駕車需要約兩個小時。
根據規劃,深珠通道是連接珠海與深圳的一條跨海大橋,選址位於港珠澳大橋與深中通道之間,將承擔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兩種功能。通道起於深圳,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向西延伸至臺山、陽江。
有市民關注到,港珠澳大橋若聯通深圳,伶仃洋通道建設是否有意義?有業內人士指出,伶仃洋通道相較港珠澳大橋約近20公里,且後者以鐵路功能為主。
如果說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 “內環通道”,港珠澳大橋是珠江兩岸的“外環通道”,那麼位處中間的深珠通道則可看作“中環通道”,為大灣區互聯互通新增想像。(據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