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使用一套話術、一個範本,一些“仲介”在短期內盯住一家銀行進行惡意投訴。如此信用卡代理投訴亂象,幾乎是所有銀行當前面臨的“痛點”,讓多位信用卡從業人士直言“很頭疼”。
當前,信用卡代理投訴呈現出什麼特點、隱匿了哪些風險?信用卡行業如何有效應對、維護行業健康發展?記者近期走訪了相關機構,採訪眾多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尋求破解亂象之道。
信用卡代理投訴規模化、組織化
什麼是信用卡代理投訴?
近年來,一些反催收聯盟和職業投訴等“黑灰產仲介”,宣稱可“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問題,誘導消費者委託其“代理維權”,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繫方式等個人資訊並支付高額服務費。
所謂“代理維權”,往往只是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捏造事實,代消費者向金融監管、信訪等部門投訴,阻止消費者與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有效溝通,並以纏訴、鬧訪等手段施壓,以達到逃廢個人債務、減免息費、長期分期等無理訴求。
“有仲介説明客戶虛構就醫證明,甚至是陷入傳銷的報警回執等各種假材料,實際上是誘使一些人在具備還款能力的情況下支付高額服務費用,以實現暫時逃避履行還款義務的目的。”一位元銀行信用卡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近年來,代理投訴現象快速增長,並呈現規模化、組織化等趨勢。
“從2019年開始愈演愈烈。”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陳大鵬表示,信用卡代理投訴已成為一個“產業”。在公開平臺經常能看到關於哪家銀行比較“好說話”的討論,而被認為“讓步多”的銀行,接下來往往會被“集火攻擊”成為惡意投訴的重點。甚至,“有時候解決了一個客戶的問題,會帶來更多客戶的問題”。
惡意投訴有固定範本
對於非法代理投訴,銀行當前主要通過範本化的話術、高度一致的訴求、特定的投訴流程以及聲紋資訊等方式識別,但因為非法代理投訴操作手法隱蔽,界定、取證困難,公安和司法管道的解決路徑還不夠暢通。
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合規總監閆春仲告訴記者,對於惡意投訴,目前主要以判斷範本化的話術為主,比如多人投訴有統一的話術和說辭;通過聲紋判斷,打電話的為同一個人或同幾個人;訴求基本一致,流程也高度相似,並往往很快尋求監管投訴。“我們目前正搭建相關工具,通過智慧判斷和語音判斷,來判定是否屬於同一個團夥。”他說。
對於代理投訴亂象,公安和司法機關處理起來還存在一定困難。比如,舉證需要做大量工作,要收集很多同類項;儘管有銀行在司法層面進行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更高效地啟動訴訟流程,但總體還是存在週期長、執行難的問題。
多地關注相關風險
打著“幫助”消費者處置債務旗號的信用卡代理投訴,不僅阻斷消費者正常回饋通道,對消費者而言更存在多重風險隱患。
首先是資訊洩露風險。有些團夥會把消費者個人資訊惡意使用在信用卡套現、小額貸款等業務上。其次是經濟損失風險。除了被收取高額“服務費”,消費者還可能被截留侵佔資金,代理投訴仲介採取的拖延償還欠款等方式,也會產生逾期滯納金及罰息。更有影響征信記錄的隱患。如果消費者在教唆下暫停或拒絕還款,可能導致個人信用受損。
信用卡代理投訴風險已經引起相關部門關注,多地陸續推出風險提示或協同聯動的治理舉措。
9月份,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關於防範銀行業金融領域“非法代理投訴”風險的公告,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決抵制“非法代理投訴”,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積極與公安、市場監管、網信、信訪、司法、地方金融局等多部門形成工作合力。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