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英:澳青宜抱團參與國家發展


本報訊(記者 大林)國家近年持續爲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惟突如其來的疫情,爲本澳經濟産業結構轉型帶來不少挑戰,工商業活動經營慘淡、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一度升至近年高位,畢業生和青年就業難等問題尤其突出,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6至24歲年齡層的失業率最高,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副理事長、澳門江門青年會會長夏俊英提出三項建議。

 

一是心态上,澳青一代應積極調整心态,把握和善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國家賦予港澳青年的各項優惠政策、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發展紅利等,努力提升個人核心競争力和增強國際視野等;二是行動上,澳青宜透過積極參與政府、社團、機構、企業等舉辦的外訪和交流考察活動,廣泛結織灣區内不同領域的青年及尋找具相同發展理念的朋友,結合各自所長和地區文化特色等,共享灣區的人脈、資金、技術領域等資源,抱團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三是視野上,澳青更可在過程中結合國際視野等優勢,總結經驗,爲探索中資企業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與外資企業合作的模式貢獻力量。

 


本報訊(記者 大林)國家近年持續爲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惟突如其來的疫情,爲本澳經濟産業結構轉型帶來不少挑戰,工商業活動經營慘淡、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一度升至近年高位,畢業生和青年就業難等問題尤其突出,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6至24歲年齡層的失業率最高,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副理事長、澳門江門青年會會長夏俊英提出三項建議。

 

一是心态上,澳青一代應積極調整心态,把握和善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國家賦予港澳青年的各項優惠政策、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發展紅利等,努力提升個人核心競争力和增強國際視野等;二是行動上,澳青宜透過積極參與政府、社團、機構、企業等舉辦的外訪和交流考察活動,廣泛結織灣區内不同領域的青年及尋找具相同發展理念的朋友,結合各自所長和地區文化特色等,共享灣區的人脈、資金、技術領域等資源,抱團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三是視野上,澳青更可在過程中結合國際視野等優勢,總結經驗,爲探索中資企業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與外資企業合作的模式貢獻力量。

 


廣告
廣告